共18篇,约7400字。
短文拾萃
大卫背上的伤痕
一位雕塑家得到一块质地非常精美的大理石。他觉得大理石非常适合雕刻一个人像。于是,他拿起了凿子。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用力过重,只那么一凿,他就敲下了一大块碎屑。雕塑家立刻停下来,经过三天思索,他决定放弃构思好的雕塑,因为他意识到自己难以驾驭这块宝贵的材料。后来,这块大理石被赠送给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用这块大理石雕刻出旷世杰作———大卫像。
细心的观赏者指着大卫背上的一道明显的伤痕,为其不能百分之百的完美而略感惋惜,并慨叹先前的那位雕塑家有些冒失。米开朗琪罗纠正道:“那位先生已经相当慎重了,如果他冒失草率的话,这块特别的材料早就不复存在了,而我的大卫像也就无从产生了。”“这么说,你还要感谢那位雕塑家?”有人困惑不解了。“是的,我要感谢他难得的认真,他的雕刻和放弃都是极其认真的。另外,我还要感谢他留下的那块伤痕,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让我的每一刀每一凿都千百倍地细心,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大意。”米开朗琪罗充满敬意地道出了他获得成功的另一个秘诀———汲取别人的教训,以最大的认真,去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摘自《南华时刊》第12期作者崔修建)
两个好听的传说
有两个好听的传说,与八仙有关。这是我小时候,我奶奶讲的。
其一:汉钟离到人间传授法术,指导人们如何“点石成金”。人们蜂拥而来求艺,惟独吕洞宾问道:“点石成金之后,金子还会变回石头吗?”汉钟离答:“会,但那是3000年之后的事情了。”吕洞宾大惊失色:“如果有人3000年后本想靠一块金子来度日,但金子却变回了石子,那岂不害了人家!这法术万万学不得!”吕洞宾拒绝学“点石成金”的法术———他刚一拒绝,便成了仙。
其二:铁拐李骑着毛驴在人间闲逛,见到一个瞎眼婆婆向一位姑娘乞讨。姑娘端了一碗米饭给瞎眼婆婆,却在递给婆婆之前,又另外找出一个空碗,一口口将米饭塞进自己嘴里咀嚼一番再吐到空碗里,最后才递到婆婆手上。铁拐李指责道:“你怎能这样呢,将自己吃过的米饭给老人家吃!”姑娘道:“老奶奶的牙齿全部掉光了,我怕她被干硬的米饭哽着,只好帮她把米饭一口口嚼碎了……”———话音刚落,她便轻轻升上天空。她,就是何仙姑。
这两个传说我爱听,百听不厌。我奶奶说:“要成仙,就得时时刻刻在心里藏着一份善念。”我不想成仙,我也知道自己永远成不了仙。
但我始终记住,也一直努力做到,无论何时何地,要心存善念。
(摘自11月21日《深圳商报》作者蔡成)
克里克的谢绝
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就为自己拟订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作一次报告,参加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
克里克的种种谢绝,显然少了不少“人情味”。但他认为,一个人出了名之后,与平时没有什么两样,不应受到太多的追捧,热衷于不必要的社交和应酬,因为这样会耗费好多的时间。
不一定要效法克里克的谢绝书,也不在于你列出多少个“谢绝”,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勇气:拒绝浮躁——耐得寂寞。
(摘自11月21日《解放日报》 作者 阿坤)
擦亮自己的窗子
有位妇女多年来总是嘲笑住在对面的那位妇女太懒惰:“那女人的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你瞧,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
这一天,一位好友到她家来玩。她将好友领到窗前,指着对面晾出的衣服,又将那位妇女嘲笑了一番。好友透过窗子望去,那些衣服上确实斑斑点点,好像是没有洗干净。噢,不对!当好友移动身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