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的信》ppt60
- 资源简介:
共24张。有教学设计,约1300个字。
教学设计
.
《给女儿的信》
1、教学目标.
(1)、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巧妙构思,理解文中个别语句的含义。
(2)、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故事。
(3)、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4)、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有对课文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把这一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问题深入理解,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自己所发现的问题。
教师要引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解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3、重点难点.
(1)、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2)、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4、教学过程.
【讲授】《给女儿的信》.
一、设疑创设情境
课一开始,我作了如下设计:听歌曲创设情境导入爱情话题。但正处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或许我们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中得到些启示。
受我的问题的触动,学生开始思考了。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请大家阅读课文,思考:我们在朗读时要用怎样的语气才能表现父亲在写信时的心理呢?
作者会心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
于是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在留给学生10分钟阅读思考时间后,我提醒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疑惑或看法,并对本组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三、组织学生讨论疑问
各学习小组讨论整理问题之后,我让小组的记录员把本组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去掉相同的问题,学生共提出了这样七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而是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呢?
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告诉了女儿什么是爱情?
3、“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4、怎样理解“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智慧的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