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00字)
语文优质教案选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5、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1、 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
2、 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 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 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想:
1.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曹刿论战》,进一步了解《左传》这部书,特别要注意认识它的文学价值。
2.自始至终以诵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做到一般同学能熟读,部分同学能背诵。
3.讲读拟结合战国形势图进行。
4.补充《读本》中的文章(其他的短小的《左传》选文亦可)作为扩展阅读的材料。
5.鉴于本课处于文言文单元的第一篇,拟用3课时。
教材处理:
1.从复习《曹刿论战》引入,进一步认识《左传》。
2.运用多种形式诵读:范读、自读、学生领读等,至少读6遍。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并提出理解上的问题,师生一起研究解决。
4.理清文章的结构。
(理清文章结构,要注意文体。《左传》是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所写的往往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发生在某些国家之间的历史事件。本篇记述的是鲁僖公30年(即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包围郑国时,展开的一场外交斗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3、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如果说在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之下,大凡事物总是现在的比过去的好的话,那么大家能不能想一想,在文化艺术的某些方面,有没有与一般规律相反的情况呢?——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罗马为代表的雕塑,像据说维纳斯女神的断臂今人就无法设想能够补得很好,以及中国古代的文言文似乎不是今人可以写出当时那样的水平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册的第一篇文言文,看它究竟有哪些方面的精美以至妙不可言呢!
二、关于《左传》补充: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正音
①生字:函(hán) 氾(fàn) 佚(yì) 缒(zhuì) 阙(jué)
②多音字:朝(zhā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逢(páng)(人名逢孙)
③通假字:“知”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