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00字。
后人之鉴
达标指要
1.疏通文章,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六国论》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证的方法。
3.感受《阿房宫赋》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4..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
认知要点
1.重点词语
(1)正音
六国互丧(sàng) 率(shuài) 赂(lù) 秦耶 暴(pù )霜露
暴(bào)秦之欲 洎(jì)牧以镵(chán)诛 胜负之数(shù)
数(shǔ)吕师孟叔侄 从(cóng)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zòng)散约败
蜀山兀(wù) 辘辘(lù)远听 鼎铛(chēng)玉石 囷囷(qūn)焉
尽态极妍(yán) 架梁之椽(chuán) 阿(ē)房宫 金块珠砾(lì)
锱铢(zīzhū) 妃嫔媵嫱(yìngqiáng) 逦迤(lǐyǐ)
(2)释义
率赂秦耶(副词,一概)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的奇才——礼貌地对待
盖失强援(连词,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连词,假使)
至于颠覆(连词。最终到……地步)
始速祸焉(副词,才)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名词作动词,族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盘盘焉:助词,形容词尾,的样子。
雷霆乍惊:突然。
梳晓鬟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日削月割(名→状,每天、每月)
礼天下之奇才(名→动,礼遇)
蜀山兀:形容词用如动词,指树木被砍光了。
四海一:数词用如动词,统一。
燕赵之收藏: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
辇于秦 “辇”,名→状,乘辇。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名,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的金玉珍宝。
廊腰缦回:“缦”的本义是没有文采的帛,又通“慢”,“慢”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注释为“索绕”,是由“宽缓”义引申而来,下文“缦立远视”的“缦”,注释为“久”,是“迟缓”义的引申。“回”,注释为曲折。
钩心斗角: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作 中的巧思,如:“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注释为“座”、“所”,是由“院落”义引申为建筑单位的量词。
妃嫔媵嫱:“嫔”(pín)和“嫱”都是宫中的女官名,地位低于“妃”;“媵(yíng)”指陪嫁的人,把它与“妃、嫔、嫱”并列,是用来足成四音节词语。
辇来于秦:“辇(niǎn)”,本义是手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这里用作动词。
尽态极妍——这里的“尽”和“极”是互文,都是“尽量、极力”的意思。整个词语是指用尽心思使姿态美好,用尽一切办法使容颜妍丽的意思。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西:名词作状语。
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气候不齐 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
2.文学常识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祐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闢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如《送石昌言使北引》、《张益州画像记》、《木假山记》。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苏洵论文,见解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