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早读人物素材+作文积累(18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6 9:36: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高三语文早读人物素材+作文积累(18份打包
  8.11作文积累.doc
  8.13作文积累.doc
  8.15.doc
  8.4作文积累.doc
  8.6作文积累.doc
  8.8作文积累.doc
  季羡林1.doc
  季羡林2.doc
  季羡林3.doc
  苏轼1.doc
  苏轼2.doc
  苏轼3.doc
  杨澜1.doc
  杨澜2.doc
  杨澜3.doc
  姚明1.doc
  姚明2.doc
  姚明3.doc

  2016届高三作文积累    主办:宋朝霞      2015.8.4 周二
  【文题设计】
  (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了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然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文题解读】
  材料主要讲什么?核心在于女儿举报父亲。女儿该不该举报自己的父亲?这是材料实际上提出的问题。因此,材料隐含的核心话题即:情与法。情与法矛盾时,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处理,我们的作文应该主要围绕这样一个核心话题展开。
  作文题要求“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当然要注意写信的格式以及署名的要求。
  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所以实际上这仍然是一篇议论文的写作,应该写得有理有据,有条有理,逻辑严密,不能就事说事,泛泛而谈,而且因为要写成书信形式,所以,还要写得情理交融,富有感染力。
  如果选择小陈为写信对象,我们可肯定、赞扬她。因为材料中明确说小陈是在“家人屡劝不改”“迫于无奈”“出于生命安全考虑”的情况下才举报自己的父亲的,所以,这不是被外在规则绑架、异化,甚或为一己私利,而丧失人伦亲情,也不是什么大义灭亲,相反,这是对父亲更深的关爱。谁说90后冷漠,不知感恩?小陈对父亲就深深关爱、体贴。谁说90后怯懦柔弱,缺乏行动力?小陈就勇于担当,敢作敢为。事实上,这件事引发热议,即在于女儿竟然举报自己的父亲,是对中国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传统的挑战和冲击。事实上不是,而是用法律来助力亲情。大学生小陈的难能可贵即在于能够用法律来调节家庭关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小陈法律意识的强化。中国是人情社会,人们的法律观念、规则意识至今还较为淡薄。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强化“依法治国”。维系人们之间的关系,不仅要用感情,更要用法律。无人的深夜,没有监控探头,我们见红灯也要停,因为遵守交通法规不应是做样子给别人看,或被迫无奈之举,而应该成为我们自觉信守的行为底线。这不仅是对个人、家人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我们看重亲情,但也要看重法律。当然我们也可以否定她。因为小陈的做法还是有些欠妥,虽然爸爸开车打电话有些违章,但违章的是自己的爸爸,万一被交警扣留几天怎么办?”你也可以对她的行为不理解甚至嗤之以鼻,怎么可以这样对待父亲,可以更加宽容或者找其他方法帮助父亲开车不接电话,而不是以这种“极端”的方法。
  如果选择给老陈写信,我们可以表达的意思比较多,我们可以和老陈交流对女儿举报自己一事的看法。我们可以提请老陈理解、欣赏女儿的做法。因为女儿这样做,不是不顾人伦,陷你于不义,更不是为了金钱,不顾你死活,也不是为了炒作,谋取其他利益出卖父亲,而只是为父亲的生命安全着想。所以,这是女儿对你深切的关爱。你该为有这样的女儿感到欣慰。而且,现在这件事被媒体广泛报道,可能让你感到压力,或者很没面子。事实上,女儿如此为你着想,这是你的光荣、骄傲。我们
  ……
  人物 (季羡林1)RENWU  2015.8.05 周二
  一、人生缩影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生于山东省临清市,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北京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教授.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系,师从吴宓、叶公超。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5年被德国哥廷根大学录取。1941年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开始翻译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1977年完成全译本。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09年7月11日病逝,享年98岁。季羡林通晓梵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之一。
  二、懿行美德
  1.朴实“提包者”
  某年秋季,北大开学,燕园一片繁忙。一名新生守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道旁发愁,他应该去系里报到,但找不到地方。再说,带着这么多的行李,也不方便寻找。正在这时,他看到迎面走来一位清清瘦瘦的老人,显得比他家乡的人还要乡气,眉目却很舒朗、清亮。新生暗想:莫不是——老校工?他壮着胆问了一句:“老师傅,您能帮我提点行李吗?我一人拿不动。”老人愉快地答应了。他先帮新生找到报到处,又帮他把行李送到宿舍,这才挥手作别。数天后,在全校迎新大会上,这名新生却傻了眼。他发现那天帮自己提行李的老人,不是什么工友,正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分析: 有人评价季羡林,朴实之外,什么也没有。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落入无比浑厚的黄土地的浑重之中。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
  适用话题 朴实、境界、爱心、平凡与伟大
  2.礼貌待人
  中央电视台编导周兵在回忆拍摄《东方之子》一些铭刻在心的经历时,特别提到了季羡林。
  周兵见过老人三次,第一次是和白岩松在1995年做《学者访谈录》时。当时,季羡林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
  ……
  人物 (苏轼1)RENWU  2015.8.25 周二
  一、人生缩影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这些事例适合话题"肩膀"、"仰望""我想握住你的手"、"豁达与成功"、"宽容与成就"等
  二、懿行美德
  1、佛与狗屎
  有一天,佛印和苏轼斗嘴。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回答:“佛。”佛印问:“那你看我像什么?”苏轼为了揶揄佛印,说:“你像堆狗屎。”回到家,苏轼得意洋洋地和小妹说起了这件事,以为占了佛印的便宜。谁知,小妹劈头盖脸地就骂他蠢。苏轼问她为什么,小妹回答:“佛印看人皆为佛,只因为他心中有佛。而你看人皆是狗屎,只是因为你心里只有一堆狗屎。”
  【视点】⑴境界;⑵聪明反被聪明误;⑶外观世界是心灵的延伸。
  2、东坡改联
  苏轼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听说苏才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