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六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9 14:29: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500字。 
2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点击学习目标 
▲ 知能目标 
1.        提高对科技论文提要钩玄的能力。    
2.        理解本文对“熵”的说明。    
3   体会本文节选部分对人类生存的新的哲学思考。   
▲ 情感目标 
1.从环境污染角度,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应该为这个世界(宇宙)做些什么。(要有环保意识和能量意识)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联系现实,看一看我们已为这世界(宇宙)做了些什么。(要有危机感和责任感)  
  3.从本文内容角度,开动脑筋,体会作者这种新的世界观的认识和评价。(要有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 
▲ 重点难点 
1.        研讨文章论述的观点,训练提要钩玄能力。    
2.        学习用日常事例说明科学道理的写法。    
3.  把文章中所举的事例与有关“熵”的概述结合起来理解“熵”的含义。 
●刷新知识库存                                             
                         知识库存   
1、《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简介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里夫金和霍华德1981年出版了《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对熵这一物理概念作了哲学阐释,论述了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诸多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在西方学术界引起震动。《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特别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科学技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制造出许多垃圾。 
2.背景介绍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将熵这个概念引入热力学,用来阐明热力学第二定律。1877年,奥地利物理学家玻耳兹曼提出了玻耳兹曼关系式,建立了熵与系统微观性质的联系,赋予了熵统计学的意义。1929年,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又阐述了熵与信息的关系,揭示了熵的新的意义。在热力学中,熵是测定不能再用来做功的能量的量;在统计物理学中,熵是衡量微观系统无序程度的量;在信息论中,熵成为信息不确定度的量。如今,不仅在科技领域,而且在社会科学甚至人文科学领域,都随处可见到熵这一概念。1959年,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斯诺在剑桥大学作了一次讲演,题目是“两种文化及再谈两种文化”,指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对立造成的文化分裂,致使人文学者和科学家再也无法就同一重大社会问题共同进行认真研讨。他认为,一个作家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毫无所知,就等于一个科学家没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 
现代科学不过仅有几百年的历史,然而它却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科学技术解放了人类的体力甚至脑力,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科学意味着福音,我们无时不在享受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创造的现代文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科学已取代了传统的宗教,成为现代人的新宗教。然而,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在传播福音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扮演着魔鬼。对技术进步的乐观,对物质增长的贪求,使人类陷入种种困境,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战争威胁等。1972年,西方著名的未来学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名为“增长的极限”,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科技发展、生产力提高以及经济增长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增长的极限”的理论,指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必然耗尽世界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向世人敲响了警钟,对近代西方文化中经济无限增长的癖好作了批判。《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部学术著作。它所讨论的社会问题,比《增长的极限》要广泛、深入得多。 
3.“熵”的名称来源及含义 
“熵”(Entropy)这一中文译名是意译而来的。1923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来中国讲学,我国物理学家胡刚复作翻译,苦于无法将“Entropy”这一概念译成中文。他根据“Entropy”为热量与温度之商,而且这个概念与“火”有关,就在“商”上另加火旁,构成一个新字“熵”。课文解释其含义是:每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我们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用于作某种功的一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 
4、传统(A)与现代熵(B)理论的比较 
(1) 熵原理的形象比喻之比较 
例1   A:一滴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 墨水扩散后均匀地分布在清水中, 用此比喻热力体系的自发过程总是趋于温度均匀分布, 反之不行。 
B:用墨水在清水中的密度分布来比喻温度分布是不确切的;况且墨水的分布密度与墨水本身的密度及环境的重力加速度有关, 通过观察会发现, 混合均匀的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 杯中下部墨水分布密度大于上部墨水分布密度, 即出现墨水分布梯度,所以该比喻是不确切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