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0张。含教案1份及教学反思1份。
8、*台阶(李森祥)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 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 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课前准备:
学生:1、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2、搜集有关农村贫困现状的资料。
老师:准备磁带、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配乐朗读现代诗《父亲》。
2、在我们的眼中,父亲是含蓄、坚韧的,默默承担家庭的重任,经年累月的辛苦压弯了腰板……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父亲的小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位父亲。
学生欣赏现代诗,感受父亲的含蓄、坚韧。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1、让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⑴ 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⑵ 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⑶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⑷ 文中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⑸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2、指导学生讨论,明确:
⑴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⑵ 家里的经济条件差,要造新屋需一二十年,父亲苦干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造起了新屋。
⑶ 新屋造好了,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的身体累垮了。
⑷ 流露出作者对父亲的热爱、敬仰而又混杂着同情的感情。
⑸ 叙事线索:台阶。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2、学生交流,讨论。
让学生整体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
培养速读能力和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