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2830字。
第 周 周 月 日
课 题 《草莓》 课型 自读 课时/累计课时 1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到作者借草莓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哲理的感悟。并学习掌握其中运用的相似联想的写法,理清文章思路。
2. 学生体味生命在变化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哲理,体悟珍视过往,正视现在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探讨文章的写作思路,感受文章构思之精妙;学习本文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体味生命中的“变”,感受文章所蕴涵的人生况味。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手段与方法 朗读、研讨、多媒体。
教材简析 《草莓》是融情入景、因物悟理的散文佳篇,为波兰作家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所作。它凝聚着作者提魂摄魄的感受,寄寓着激动人心的生活哲理。在文中,“草莓”是“触媒”,一颗九月的晚熟草莓,触发了作者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慨叹,更触发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教师可以此“触媒”为教学抓手,进行教学设计,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文中许多语段优美如诗,琅琅上口,教师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反复吟味,深化对文章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