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500字。
游褒禅山记
【基础知识诱思】
[文学常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于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他曾被封为荆国公,故世称为王荆公,谥号文。在文学上,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浮靡的文风,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重点词句]
1.读音
褒禅(chán) 庐冢(zhǒng) 漫天(màn) 谬误(miù)
窈然(yǎo) 咎(jiù) 相之(xiàng)
2.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
(2)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
(4)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照明)
(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
(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动用法,使……错;传:动词活用为名词,流传的文字)
(7)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
(8)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活用为名词,到的地方)
(9)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使动用法,使……昏惑)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5.特殊句式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伴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
经典名题探究
例1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IV)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在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