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差生教育的围城》论文两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育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1/1 19:28:1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7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920字。 
冲出差生教育的围城——教师角色失当对差生教育的影响 

杨文光 

对于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平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角色是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扮演的某种形象。教师角色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尤其是差生)教育的效果。为此,本文拟就三种带原则性的教师角色失当对差生教育的恶劣影响,谈点认识。 
一、教师使用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 
在教育实践中,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的使用,表现为一些教师对那些反应慢、基础差的学生,习惯于给以不遗余力的课后补课和基础训练,或者是对那些上课经常性“开小差”的所谓“差生”盯住不放,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地提问抽答。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了,大家也不当一回事。可是,这些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的使用,便利那些被特殊“关照”的所谓“差生”丧失了主体人格心态,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受的特殊对待实际上不外乎意味着自己是无能、无用、蹩脚的角色时,他们的一切自尊都丧失殆尽了,只剩下失败者的自我形象。这样一来,这种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的使用,就把差生教育推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应该分辨的是,这不是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本身的过错。问题的根源在于它反映出使用这种教育手段的教师的角色失当。使用外部强加式教育手段的教师,从所扮演的教师角色上看,其特征是仅仅以教书为己任,以上好课为宗旨,以学生成绩的好坏(其实通常是各种名次排列的先后)为是高目标。应该说,这样的教师,道德上是无多少可非议的。他们往往有强烈的教育责任感,有挚诚的爱生之心。可是,他们所扮演的教师角色又不能不使人忧虑,因为他们忽略甚至不懂得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差生的自尊心往往比优生更强烈,更不容伤害,也更容易受到伤害。以良好的心愿去换取学生心灵上的痛苦,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隔膜或对立,构筑起差生教育的“围城”。 
要冲出这种差生教育的“围城”,就必须改变这种教师角色的失当;要改变这种教师角色的失当,就必须首先使有这种角色失当的教师认识到:教育从根本上说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唤醒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①即是说,教育教学必须以育人为己任,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前提。 
二、教师片面理解“师道尊严”,片面理解教师威信。 
诚然,教师要能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必须有一定的教师威信。但是,教师威信的建立,它不应该基于传统的“天地君亲师”的等级制度,也不应该基于教师对学生的体力或经济上的优
冲出差生教育的围城
——之二:有效地转化差生
杨文光
对于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平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苏霍姆林斯基

转化差生是贯彻《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学生合格率的关键性问题。怎样有效地转化差生,我们大家都很关心。
所谓差生,在教学实际中,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总不理想的学生。与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相联系的,是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往往不足,学习积极性常常不高,思维活动盲目性大,缺乏明确的思维指向性,或者虽有比较明确的思维指向性,却没有规范的思维活动,亦即思维活动缺乏条理性和计划性,因此常常出现思维抑制、反应迟缓、知识准确度不高、归纳概括能力差和语言表达困难等现象。
对此,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只有帮助差生建立健康的学习心态,只有规范差生的思维活动,只有教师的助推活动到位,才能有效地转化差生,发展差生智力。因是浅论,期望大家指正。
◆帮助差生建立健康的学习心态
就建立健康的学习心态方面而言,即是要使差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和体验,会影响他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成功的体验多,学生对学习就充满信心,其学习积极性就高。如果学生的努力屡次遭到失败,他就会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产生学习厌倦感。“失败——师生评价低——产生消极体验——学习积极性降低——智能发展受阻——更差”,这就是差生更差的学习心理过程。这显然是一个恶性循环。
有鉴于此,转化差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帮助差生在学习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里,有两个心理学建议,行之有效。
其一,以随机的方式,找个权威的教育工作者或通过可靠性较高的心理素质测定量表(如卡特尔16PF量表)等,暗示差生在学习上发展潜力很大,前途不小,从而通过借助某种权威的感染力量,消除差生心中的无能感、自卑感,解除他“破罐子破摔”的认识,恢复他对学习的自信心,使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我还行”、“我能行”。
注意:实施本活动时,一般不宜只针对某差生一个人进行,否则会暗示对方:“你是个差生,因此才对你搞这个活动。”若一旦出现这个暗示,本活动就失去了实施的意义与价值。
其二,为了保证差生能较好地证明自己“行”,教师应该给差生提供一些适合他的简单的学习活动机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