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学设计18
- 资源简介:
约5030个字。
《童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明察秋毫”“风声鹤唳”“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
教学重点
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设想
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因而,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让学生认识这种新的语体,帮助学生越过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草丛、虫蚁、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妙趣横生,从现实事物中体会到各种物外之趣。与学生现实生活很接近,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可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体会作者的“情趣”,并向作者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新的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导读、品读、探究法
思路设计:这是一篇文言短文,根据文体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这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大体按照诵读感知——品读赏析——探究讨论——延伸拓展——总结评价几个步骤进行学习,(新课标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强调学法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数:1课时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