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3770字)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朱光潜教学目的要求:1、 熟读并背诵这四首词,体会其中的意蕴。2、 理解作者是如何赏析这四首词的。3、 了解诗评的基本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学重点:背诵词,理解作者赏析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学方法:诵读·解析·综合·点评课型:自读课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1一、 引语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了不少的诗词,平时学习诗词大多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来点拨和讲解,自己独自赏析诗词的能力不够。如今,我们可以初步来培养自己赏析诗词的水平,先大家一起来看看朱光潜先生是如何剖析白居易和辛弃疾的四首词。二、 解题这是一篇诗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精确而独到的分析揭示了这四首词的意蕴,给人以启迪。文章在分析、评论这四首词的时候,从两点入手:一是典型的情节,二是精练的语言。朱光潜,安徽桐城人,现代著名的美学家。三、 析词1、 白居易《忆江南》(其一、其二)1读读背背(点生抽查,再集体背诵)2了解作者(参见题解,后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白太傅,唐代现实派大诗人。他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前期进取精神较强,多有为民请命之举,后期思想趋于消沉保守,寄身于佛教。他提出了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创作理论,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他与元稹友谊甚好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较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3串解词的大意注音:谙(ān)熟悉 更(gèng)才能重点了解“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的含义。2、 辛弃疾的《鹧鸪天》和《西江月》1了解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豪放派爱国词人。他从少年时起,一生坚持抗金。因被统治者嫉恨,曾两次退职,最终在铅山忧愤而死。他的词艺术风格多样,富有表现力,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为题材,抒发爱国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忧愤。他把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推向了新的高峰,因与之并称“苏辛”。2解读《鹧鸪天》本词内容主要是歌咏农村的早春美好景象,表示自己乐于过田园生活。上片写景表现了农村和谐自然宁静的风景画面。“斜日”句意为寒林的上空飞着几点日暮寻巢的乌鸦。下片带入人的活动,“城中”两句是从刘禹锡《杨柳枝》一诗“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句化出,通过“桃李”与“荠菜”对照,透露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3解读《西江月》本词写农村夏夜的美妙景色,反映出作者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上片渲染了农村夏夜寂静之中又十分热闹的情景,把欢乐的心情都写活了。下片中时间明显推移了,天气骤变,疏雨将临让词意平地起波澜,表现了夜行之人的焦急心情,结尾两句“忽见”又把作者惊喜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