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理赏测
- 资源简介:
约3960字。
与朱元思书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吴均(469~520年),字叔庠(音:翔),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中心思想】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原文】
与朱元思书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原诗 注释 译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俱】全,都。【共色】一样的颜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从】顺、随。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自】从。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奔:飞奔的马。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