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理选修六教案(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中图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六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6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8/20 10:47: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中图版 高地理 选修6
  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修6 第一章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案.docx
  中图版 高地理 选修6 第二章 第二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案.docx
  中图版 高地理 选修6 第一章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教案.docx
  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修6 第二章 第一节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案.docx
  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修6 第四章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教案.docx
  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修6 第五章 第二节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教案.docx
  中图版 高中地理 选修6 第五章 第一节 环境管理及其实施  教案.docx

  境伦理观的形成及内涵,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展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各个图片中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想行为方式,导入新课——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4~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6图1-1-4的解读,讲解研析“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总结方法规律。
  ↓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P7思考和P8思考的分析,讲解研析“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
  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
  2.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难点)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1)原因: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对自然具有一种畏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
  (2)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1)原因: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工
  ……
  2.1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案  中国版选修6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课标解读
  1.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2.通过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主要原因。
  3.通过相关事例分析和数据图表分析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原因。
  ●新课导入建议
  展示材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2012年7月10日发布,我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由此导入新课——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2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0~2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    
  步骤6: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5: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23图2-1-5的解读以及[思考解答]中对教材P21、P22、P23思考的解答,讲解研析“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总结方法规律。←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3。←步骤3:教师通过[例1]的解读,讲解研析“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总结方法规律。
  ……
  4.2 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教案 
  ●课标要求
  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解读
  1.通过教材的解读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3.通过比较分析固体废弃物治理的主要措施,让学生说出填埋、堆肥、焚烧等几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展示我国所出现的垃圾围城的文字材料和图片进行设问,导入新课——固体废弃物的治理。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6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67~6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68~7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固体废弃物治理的主要措施”并完成[思考交流]3。→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
  ↓    
  步骤6: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5: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P67图4-2-2的解读以及[思考解答]中教材P71思考的解答,讲解研析“城市垃圾的危害及防治”,总结方法规律。←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步骤3:教师通过[例1]的解读,讲解研析“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总结方法规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