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学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490字。
对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濉溪县刘桥中心校 谢保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 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了解影响分子运动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来探索微观世界。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c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同学们为
什么会闻到香味?由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设置悬
念引入课题。
启发诱导,探究新知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化学,化学使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
彩。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什么呢?
实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教师提出问题:蒸馏水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呢?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活动探究】
1、取小烧杯A加入20ml蒸馏水,再滴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学生分组合作,记录现象
过渡:教师提出问题,浓氨水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呢?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活动探究2]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
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们用现有的实验用品设计实验
让酚酞和浓氨水没有直接接触,也能使酚酞变红色,学生讨论实验方案,达成共识后,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微观角度认识分子运动的客观真实性。
【活动探究3】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再将烧杯A中的液体一分为二倒入小烧杯C中,用一支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观察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烧杯A 烧杯B 烧杯C
现象
解释
【小组讨论】
l、烧杯C和烧杯A中的液体相同,烧杯C是否多余?
2、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那么酚酞溶液的分子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
【轻松一刻】小魔术“花开花落”
用滤纸制做一朵小花,用喷壶喷上酚酞试液,塑料瓶里加入浓氨
水,用玻璃罩罩住,等小花变红了再放入盛有浓盐酸的塑料瓶,小花又变为无色。
大屏幕展示有关信息
1、浓氨水、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
2、浓氨水挥发的氨气可使酚酞试剂变红色,浓盐酸与氨水反
应,其生成物可使红色褪去。
提问:喷壶、塑料瓶里分别放入的是什么?
【过渡】
刚才我们做的探究实验,使用浓氨水特别难闻,我们能不能想法,减少它在我们教室里的污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