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80字)
飞扬你的文采
——课前三分钟的作文语言表达训练指导
湖北兴山一中 李泉
一、教学设想:
刘禹锡曰:“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李德裕曰:“古人辞高者,盖以言妙而工。”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健康充实的思想内容,而且要有文采。作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语言的文采?我认为关键在于寻找一个良好的契机,训练学生锤炼语言的意识。每堂语文课前来个三五分钟课前活动,利用丰富多彩方式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意识,在以前的实践中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将此训练引向深入,特安排两课时做抛砖引玉式的指导。
二、课堂指导摘要:
1、读诗词名句,用诗语随想(可课前准备课堂朗诵,也可课前即兴随想)。诗词名句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名句,可以知古鉴今,可以畅想未来,可以体味情趣哲理,可以涵养道德品行;名句,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你可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名句意境,你可联系现实生活用诗一样的语言阐述见解,你可联系自身感受用诗一样的语言阐发观点,你也可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你对所选的诗词名句富有新意而又言之成理的别解。
让我们欣赏例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挥起一抹与懵懂作别的云彩,梳理几番欣喜又茫然的思绪,我们便鼓起勇气,向未知的前途迈出了步子。我们的眸子里满是憧憬的光芒,我们的脚下布满了鲜花与荆棘。人生啊,是一条延伸向远方的道路,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或高尚或卑微的灵魂,顺着理想和欲望的指引,或春风得意地大步迈进,或磕磕碰碰地摸爬滚打,向着或明或暗的远方前行。然而,“路”固然“修”,理想固然“远”,我们却一刻不停地向着圣殿中的安琪尔靠近。我们幼稚,我们无知,却在前行的过程中,采撷着智慧的鲜花,汲取着灵魂的养料,感受着醉人的芬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们贪婪地呼吸着知识的空气,大口大口地畅饮着美德的佳酿,我们永不停步,我们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当我们感到自己的思想充盈的时候,再“蓦然回首”,天使的微笑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点拨略。
2、学写“警策”之句,赠与要好朋友(课下赠课前念,看看谁的朋友多)。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一篇文章能有一二句既能起点睛作用,又能提纲挈领,而且还富于哲理意味的耐人寻味的凝炼的“警策”之句,可以极大的增添文章的光彩,一定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故乡》中的“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都是这样的警策之句。这样的句子要注意:一要精练,二要富有内涵,三要善用修辞。我们可学写这样的句子赠给你的好朋友,也可赠给全班同学。
学生欣赏: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
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
(你如果欣赏江南的秀丽景色,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