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90字)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1、展示北大校徽的图片,解释校徽的寓意,使学生对北大精神有初步的认识。
校徽正中间“北大”字样的图案是1917年蔡元培特意委托鲁迅设计的,是北大校徽的核心组成部分。鲁迅把“北大”两字的篆文上下排列,“北”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人像,而“大”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这两侧一正的三个人像所象征的,不仅是大师学者,更是千千万万的北大学子,是在民族危亡时发出呐喊、在国家建设中肩负重担的北大人。三个人他们虽然手足朝下,但整体上却负势竞上,这是对每一个北大人的要求:学问为人,当沉稳扎实,眼光品格,当朝气勃发,根须须深扎大地,枝叶要直插云天,要压得起担子,肩得起责任,要放得开手脚,闯得出天地。
2、集体朗读一个片段《北大精神断向》感受北大精神
“湖光塔影”“高楼深院”,这在中学时代变得耳熟能详的词语,在那时已经成为我心目中关于大学的全部意象。后来,我终于知道、认定,这“湖光塔影”所象征的存在,只能属于北大。又多年之后,我自己成了这一存在的一分子。到今天,同这湖光塔影的存在已经共历了十二个春秋。然而,她的光和影,那光、影中所寓存着的她的魂灵,我真的已经熟悉了吗?燕南园的幽静,未名湖的明澈,博雅塔的挺秀,图书馆里斑驳陆离的藏书,三角地前匆匆往来的黑发学子、白发教授,这一切经过有机结合而成的“具体”,对我究竟意味着什么?叠加在这眼前画面上的,是查尔斯河畔的典雅的哈佛园,是宗教式楼墙的耶鲁,是围绕着乡间秀色的普林斯顿,是有着同样古典式赤门的东京大学……所有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模糊迷离,又渐渐变得清晰。
二、简介北大
北大,是同学们一直所向往的,它是每一位学子心中的圣地。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著名教育家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方针,北京大学出现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高潮,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北京大学成立至今,人才辈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北大精神: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北大校训: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职教的校训:求是创新)
1998年5月4日,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闹与喜庆,这就是北京大学的百年大庆。国家元首携全体中国主要领导者亲自出席在人民大会堂的纪念集会,世界著名百校校长云集一堂。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这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这不仅是总书记对北大学生的殷切寄语,更是对青年一代的无限期望。
今天,让我们重读"讲话",走近北大,感受这座世纪学府的精神魅力,走近江总书记,去聆听一代领导人的深情嘱托。
三、生字注音(边分析课文边讲解生字词)
陶冶(yě) 砥砺dǐ lì(砥:细的磨刀石;砺:磨,磨炼) 憧憬chōng jǐng(一幢楼,灯影幢幢) 气馁něi(馁:失掉勇气,自馁,冻馁,鱼馁肉败;绥靖) 创业维艰 端倪ní事情的眉目;头绪(区别:霓虹灯) 戊戌wù xū 变法(戍守边关) 百折不挠 náo(折本) 永葆生机(葆,保持,保护;永葆青春) 诚挚 zhì(区别:贽,古时初次拜见人时所送的礼物;贽见,贽敬;鸷鸟) 嘉宾(也作佳宾) 历练 辐射 渎职dú 谈笑风生 享誉(以飨读者,用食物款待人,比喻满足读者需要;大亨) 生力军:新加入作战具有强大作战能力的军队,比喻新加入某种工作或活动能起积极作用的人员 波澜壮阔(斑斓)梦寐以求 应运而生:顺应时机而产生 民不聊生:人民无法生活,聊,依赖,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