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陕西)总复习第5部分
第一讲 全命题作文.doc
第八讲 结构——合理布局结构,让层次清晰.doc
第二讲 半命题作文.doc
第九讲 语言——精心锤炼语言,让文采飞扬.doc
第六讲 立意——切合写作意图,让立意深刻.doc
第七讲 选材——积累写作素材,让内容充实.doc
第三讲 话题作文.doc
第四讲 材料作文.doc
第五讲 审题——抓住关键信息,让目的明确.doc
第一讲 全命题作文
纵观我省近五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不难看出:近五年来,我省对作文的考查均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命题形式有直接命题和“材料+命题”两种形式,且两种形式间隔出现。
直接命题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选材广泛,但审题有一定难度。尤其面对看似浅显明了或熟悉直观的题目时,要多加注意。比如2015年的作文题目“我的老师”,考生在面对这样略显俗气的题目时,一定会长舒一口气。其实越是这样看似平淡的题目越是不容易出彩,“我的老师”不单单指给自己上课的教师,也可以是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甚至生活中凡是能对“我”有启迪意义的所有现象、情境、场景等,都可以理解为“我的老师”。
“材料+命题”,或在文题出现之前写有一段文字,或在文题出现之后写有一段文字,它们有着撩拨写作情感、引导作者思考方向、提示作者选材方向的作用,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特别注意的是此类作文不是话题作文,不能把“为题”理解成了“为话题”。“为题”“为话题”,一字之差,要求相差甚远:前者为题目固定,不可更改;后者是一个范围,题目需要另拟。
, 技法荟萃)
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1.扩或缩,明方向。
就是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的语言,使之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抽出主干或中心词。
如2016年湖州市中考作文题“欣赏”,字数少,但内涵丰富,显得宽泛,考生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如果在“欣赏”前后加上一些限制性的语言,能第二讲 半命题作文
, 思路点拨)
半命题作文从结构形式看一般有三种类型:
1.命前半题
如:“________滋润我成长”(2016年湖北荆门中考作文题)。类似的题目:“________(诚信、团结、正义、公平、孝义等)抵万金”(2016贵州安顺中考作文题)、“________的光芒”(2016年湖北十堰中考作文题)
2.命后半题
半命题作文以命后半题较多,如“最新中考”1、3是命后半题,所以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3.命中间的部分
如:“因为________,我爱上读书”(2016山西中考作文题)、“我________,我快乐”(2016年四川雅安中考作文题)、“那些年,________相伴”(2016年福建厦门中考作文题)
, 技法荟萃)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不但没有被人们冷落,反而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历年的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在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上出现失误,不能正确审题补题。
一、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第九讲 语言——精心锤炼语言,让文采飞扬
在语言表达上,文从字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文采斐然、个性鲜明是我们的更高追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规定,一类作文的基础等级是“通顺、流畅、得体”,发展等级是“语言有文采”或“表达有特色”。“有文采”包括四个方面:用词丰富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文句有意蕴。
),\s\do5( 技法荟萃))
一、锤炼语句,写出文采
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文章得一句一句地写。每个句子写好了,就为写好整篇文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要学会变笼统为具体
具体是一种美,运用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能不能写具体。
但在同学们的作文中,却经常出现一些笼统的、表达平平的语言。比如写“静”,我们说“这里很静”,语言就是笼统的、抽象的。如改为“这里很静,只听见笔和纸摩擦的沙沙声”,这样写就具体些了。
具体到事物可闻可睹可摸可感,而且是新鲜的闻、睹、摸、感,语言的美感也就产生了。
2.化叙述为描写
在写作中将叙述转化为描写,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