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叩开学生的智——我教《木兰诗》
- 资源简介:
约4180个字。
巧设情境,叩开学生的智慧之门——我教《木兰诗》湖北省远安县荷花镇中学 曹小玲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材就是一些很好的“例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桥梁”。而我们的新教材更具开放性和弹性,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设情境,叩开学生的智慧之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在上《木兰诗》时,先引导学生按照“朗读诗歌——了解情节——疏通文意——揣摩语言——背诵积累”的步骤来欣赏了这首乐府民歌,按说这已经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这篇文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拓宽能力。于是,我又为学生设置了三个情境,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的潜能。一、设计邮票:2000年4月30日,我国发行了《木兰从军》特种邮票一套,共4枚。若让你来设计,你们会设计怎样的画面呢?首先,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我设计的邮票是木兰坐在窗户前织布,但她愁眉苦脸的。”有的同学说:“我设计的邮票是木兰身穿盔甲,骑在高大的战马上,身佩长刀,英姿飒爽,和书上的插图有些相似。”有的同学说:“我设计的邮票是一棵木兰树,树上开满了木兰花,木兰站在树下,端庄美丽。”有的同学说:“我设计的邮票是一群士兵正在翻山越岭,走在最前面的是瘦弱、娇小的花木兰。”有的同学说:“我设计的是花木兰正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然后,我给学生介绍了这四幅邮票:这套邮票分为木兰纺织、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还乡四张。第一张是木兰在织布机前织布的画面,强调“木兰当户织”的农家少女形象;第二张设计者给木兰穿上了战袍,但没有戴头盔,因为此时木兰仍保留农家少女的纯朴天真;第三张突出木兰秀眉倒立,横枪跃马的英姿,以强调木兰的英勇无畏精神;第四张并没有画上女儿装的木兰,而是画了一只手,手里拿着一面铜镜,铜镜中顾盼生辉的美目,一下子将那种经过沙场考验的成熟女性的韵味及回复女儿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