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走近李白ppt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初中其它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26.6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12/22 23:04: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60张,有教学设计,约4010个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走近李白
  中山市石岐启发中学李小媛(2015,4,10)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受李白诗歌借物抒情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诗人,解诗情,能诵读。
  教学难点:悟诗意,明写法。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语文积累还处于起步阶段,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他们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涉足其中。尽管他们在小学时也接触了不少古诗,但基本上属于初解其意,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挖掘诗歌的内涵,对作者和背景知识更是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如何去把握诗情。而中国的古诗绵延了几千年,它凝聚了古代文人最深邃的思想、最伟大的创造和最纯洁的感情。我们学习古诗就是在学生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编织我们中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初一的古诗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真正去把握诗歌的特点,通过背景介绍,通过反复诵读、探究和拓展,带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了解作者其人、其经历、其追求,从而更好地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好地读懂作者,读懂作者所处的时代。
  教学内容分析: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歌风格奔放飘逸。而《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语言朴素,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在自然亲切的描述中,给人一种淡雅悠闲的贴近感。在写法上,《峨眉山月歌》借描写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思君”之情;《春夜洛城闻笛》则借“闻折柳”,抒发游子的“故园情”。两首古诗都是借物抒情,抒发思乡、思友之情。所以,本课教学把教学重点定在诵读和诗歌的写法上,而不去拘泥李白诗歌奔放飘逸的诗歌风格。李白诗歌的奔放飘逸只是在个别诗歌的展示中点到为止。同时,由于诗人的特殊性,李白一生钟情于月亮,写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篇,所以在赏析完《峨眉山月歌》后,本人顺势推出李白借月抒情的系列诗篇,目的不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李白其人其诗,更是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浓郁的美不胜收诗歌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其中,乐而忘返,难以自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从而达到我们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迈进诗歌的殿堂。诗歌是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很多的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情不自禁地完成了他们的生命成长。李白和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被称为“诗仙”。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被誉为“诗圣”。但无论哪一种诗歌风格,都离不开抒情。今天,让我们首先走近李白,去感受一下李白诗歌借物抒情的特点。首先让我们走近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二、赏读《峨眉山月歌》
  1、解释题目:“歌”——歌咏,题目是“歌咏峨眉山的月亮”。(板书:歌月)
  2、出示一组峨眉山、峨眉山月的图片。
  3、赏析“《峨眉山月歌》
  (1)赏析千里蜀江远游图”
  绝句因为篇幅短小,因此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一般来说是不能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这首诗用了几个动词把五个地名巧妙地串了起来,分别是:“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跟我们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远游图。以前,曾有许多人会因喜欢使用某一种行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