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李清照词二首》视频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包括视频实录及说课共用时48分44秒,另有配套教案及课件。
古代诗歌意蕴丰厚,以特有的形式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近而引导学生发掘“文化的根”,这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过语言文字关、方法技巧关,尤其要过文化情趣的体验关。“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当下,对古典诗歌热衷于浮夸的教学形式而不立足于文本本身,热衷于归纳应试技巧而不立足体验鉴赏过程,甚至于肆意恶搞篡改古诗词的现象其实都是对文化的漠视。
高中语文课程立足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面对这样的现实,我选定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篇目《李清照词两首》,以一首词“为主”解读,另一首做比较分析,通过比较阅读,从诵读直至拓展,完成独特的审美体验,对其审美价值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选点说明】
1、基于教材开发使用的需要
把握单元教学的全局,对教材的深度挖掘能充分发挥课文的课程功能。
《李清照词两首》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苦难时代的见证。教学中立足于李清照词的意象特点,在比较阅读当中更深刻地分析作品的语言、形象,鉴赏表达技巧,深度理解思想内容,获得超出文本本身的审美体验。
2、基于学生实践发展水平的需要
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作品放在一起,对其有关的内容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又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充分、深刻。
在学习中进行比较实践,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鉴赏技能的提高和掌握,有助于对作品内涵的清晰表达,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开发。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
3、基于高考题型对鉴赏能力考查的需要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考查涵盖面相当广泛。以最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为例,2016年高考全国卷3中的古诗鉴赏题中两个小题,均是从比较阅读着眼考虑。再比如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1,将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简要分析“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2则是以唐代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与宋代郭震诗《宿渔家》两首比较,分析“两首诗都写到的‘灯前’,各照词两首》huashi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