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ppt(6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考复习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1.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2/27 21:30: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2017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 古代诗歌鉴赏 (6份打包)
  4.1.ppt
  4.2.ppt
  4.3.ppt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二).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三).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一).doc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一)(古代诗歌鉴赏〈一〉)
  (90分钟,72分)
  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浣溪沙
  朱敦儒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词句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其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倚阑干”这一动作可见。
  (2)①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词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②乐景衬哀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皮的修竹,正显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景给谁赏看呢?词人以江南景色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晏殊在这首词中也写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请简要概括青年女子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清,寄托着作者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热爱之情和欢快自在之情。
  (2)词的下阕刻画了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其形象:①声音:巧笑。②动作和表情:逢迎、笑从双脸生。③观察者的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注】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
  ……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二)(古代诗歌鉴赏〈二〉)
  (90分钟,8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醉落魄
  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①
  胡铨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②。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③。
  【注】 ①庆符:名张伯麟。当时秦桧主和,庆符因讥讽秦桧被流放到吉阳军。时作者亦因上书力抵和议,请斩秦桧,而被贬到吉阳军。②巾聊岸:掀起头巾露出前额,不拘形迹。③卢仝碗:唐代诗人卢仝饮茶的碗。卢仝写有“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句。
  (1)有人说这首词的“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词的上片加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这首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一个“犹”字,凝聚了作者许许多多的感慨与忧愤。接下来三句是说作者自己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使他无心观赏菊花,但字面上却说是因观花而致幽怀乱,这实是一种婉转曲达的表现手法,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这都是一种看似无理,实则含有更深道理的埋怨。下片作者转而抒写自己借酒、茶解愁的情形。前三句作者用白描手法极写饮酒之狂态。他们喝了无数杯的酒,不仅放声高歌,还一扫文雅之态,箕踞而坐,并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末二句“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酒醒思茶,亦如饮酒一般,以浇胸中的块垒。全词抒情由隐而显,层层递进;或曲折传达,或正面抒写,刻画了一个身虽遭贬,却能不屈不挠、豪气不除的爱国词人形象。
  答案:(1)明月本无情,作者却说它故意对着自己变满,看似无理,实则非常巧妙。作者满怀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更深层次地表现了作者的愁绪。
  (2)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虽遭贬谪但心忧国事,壮志难酬又希图解脱的爱国词人形象。作者触犯秦桧被贬天南,年近半百,因报国无门而抑郁愤懑。因此他召集友人赋诗狂饮,放声高歌,放浪形骸,这表现了作者内心极深的忧愁。又借卢仝饮茶的典故,力求排解胸中的不平之感。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请对“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中的“长”和“少”加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题能力提升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三〉)
  (90分钟,8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琅琊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盥)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冬去春来,琅琊溪雪融水涨,并描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中漂流的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答案:(1)这首诗描绘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2)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浪淘沙•中秋雨
  萧汉杰【注】
  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  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旧家谁信此时情。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
  【注】 萧汉杰,号吟所,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南宋末遗民词人。
  (1)“旧家谁信此时情”中的“情”具体指的是什么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评论者说,“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却是“愈无理愈佳”。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解答第(1)题,要分析全词内容并联系诗歌所给注释。这首词开篇就点出一个“愁”字,而后面不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不透露一种愁情,所以“旧家谁信此时情”中的“情”指愁情。至于产生这种愁情的原因,考生可结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