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望天门山<br>
李白<br>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br>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r>
[鉴赏要点]<br>
1、"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br>
2、立足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br>
3、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br>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r>
李白<br>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br>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r>
[鉴赏要点]<br>
1、作者与友人的离别是愉快的,全无半点忧伤。黄鹤楼引发仙人飞去的联想,增加了离别愉快的气氛,因而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明快、欢悦的。<br>
2、①衬托。在暮春三月,繁花似锦,春意正浓中,衬托出离别时的愉快心境。<br>
②借景抒情。诗的后两句是眼前景,流露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对李白的向往之情。<br>
⑶秋浦歌(其十五)<br>
李白<br>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br>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br>
[简析]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人已衰老的怨愤和抑郁之情,借白发写愁。<br>
2、整首诗运用了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大胆的夸张、想象,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重,由白发及愁,"比中有兴"。末句用"秋霜"色白代指白发。<br>
⑷江南春<br>
杜牧<br>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r>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r>
[简析]1、诗的前两句,红绿、山水、村郭、动静、声色映衬,写同江南的绚丽明朗,后两句烟雨朦胧,这是诗人运用典型化手法,概括把握住了千里江南景物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