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00字。
激发想象,因材施教——浅谈职高作文教学
徐竹薇
宁波市大红鹰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职业教育面对特殊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必须不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我从
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设计了因势利导、巧借东风、旧瓶新酒三种模式。借助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关键词: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巧借东风 旧瓶新酒 激发想象
在职高,一提到作文,多数学生会感到头疼。绞尽脑汁挤出来的文章别字连篇,语句不通,作文质量普遍不高。原因何在?最初我认为这是由于职高生不重视文化课,学习态度差,对写作存在主观排斥心理。可后来,我慢慢发现许多职高生对写信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写得也不错。同是文字表达,却为何一冷一热,态度迥异?也许我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痛定思痛,寻根探源。我发现自己没有真正把握住两个特殊性。
第一、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不可否认,职高生是中考的失利者,多数人的语文基础是不扎实的。有些学生很认真,思维也比较活跃,但他没有掌握正确的文字表达方法,一肚子奇思妙想找不到输出口,由此形成“瓶颈效应”。如何适当命题,帮助学生克服“瓶颈效应”应该是我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第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是有其特殊性的,职高生三年后面对的不是单纯的象牙塔,而是复杂的社会。作为职高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在残酷职场中的竞争力,所以实用主义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这在作文教学中的表现就是对应用文写作的高度重视。对于不需要参加高考的大多数职高生来说,应试作文训练意义不大,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作文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
找到病因,方能对症下药。职高生的作文现状如久病之身,“投猛剂”很难收到“起沉疴”的疗效 ,只能采用慢办法,先“为粥汤,通其肠:次以酥乳润其脏。旬余,方荐水陆之馔”,循序渐进,多管齐下,只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主要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法。
一、因势利导
首先,恢复学生自信。我有意识地挑选中等水平的习作进行讲评,淡化缺点,强化优点,即使只有一个比喻句写得较为贴切,我也给予大力表扬。在初中阶段,职高生大多是被遗忘的边缘人,他们非常需要别人的肯定。作为教师,在这一点上,是绝对不能吝啬的。
其次,联系就业现状。这一点和应用文写作关系极为密切,我向他们明确指出,毕业后,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需要写总结、打报告、草拟广告文案等情况。这将对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出相当高的要求,会写一手漂亮的文章有时甚至成为他们升职的重要砝码。语文相伴一生,与其回避,不如努力。
再次,模拟社会情境。在《广告启事》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要有创业精神,让他们试着给自己的饭店、自己的商铺写开业启事,给自己开发的软件、设计的玩具写促销广告,并反复强调好的启事、广告会带来滚滚财源,第一桶金就从这里掘起!学生的积极性上来了,思维活跃了,文笔也不再生涩了。
看来,“功夫在诗外”,第一步算走成了。首战告捷,更要趁热打铁。
二、巧借东风
抄袭是职高生作文的通病。记得一次我布置了写小动物的作文,有个学生交上来一篇《飞蛾》,文采构思都是一流的,我读后满心欢喜,给了高分,还特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