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高中语文选修同步检测题(入门四问等2份)
- 资源简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检测.doc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五单元《坛经两则》同步检测.doc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是( )
A.修纂(zuǎn) 奠定(diàn) 底蕴(yùn) 扎扎实实(zā)
B.载体(zǎi) 拓展(tuò) 烙印(lào) 越堆越高(duī)
C.阐发(chǎn) 祛除(qū) 崛起(jué) 踌躇满志(chú)
D.频繁(pín) 编撰(zuàn) 衔接(xián) 提纲挈领(qiè)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扎”应读“zhā”;B项,“载”应读“zài”;D项,“撰”应读“zhuà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体裁 崇高 内涵 承前起后 B.顶盛 巅峰 颁布 著书立说
C.涌现 赋与 贬值 一脉相承 D.相继 利弊 浮躁 责无旁贷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起—启;B项,顶—鼎;C项,与—予。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容易写错的字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再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勤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以便提高做此类题的正确率。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网上关于《阿凡达》的影评汗牛充栋,而多数人认为影片梦 幻般的背景,包裹的是一个简单的反战、保护环境的故事。
B.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风雨同舟,这是民革必然的历史选择,是民革的光荣传统。
C.唐玉润语重心长地说:“艺术创作没有终南捷径,急功近利千万要不得。人一旦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就需要做好准备:只 管耕耘别问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才能锤炼出好的艺术修为,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D.正是有这一些经历,再加上名师的指导,他的书画创作才开始升堂入室。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作品多。此处形容影评不合适。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坛经>两则》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说:讲解。 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居住。
C.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 住:担任。 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住”应解释为“停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
2.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为天下兴利除害 B.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C.衣将为信禀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动词,作为。其余三项均为介词,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共有18个,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梳理相关虚词。
3.下列加线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五祖夜至三更 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C.未知根本事由 D.因此便立南北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派”和“北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在学习时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并随时整理学过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多看、多思、多练,就能把这类题做好。
4.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渐顿 B.大王来何操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做该类题时,一定要首先掌握文言句式的四大类型,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参考类型仔细核对,就能得出答案。
5.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五祖(于)夜至三更(时),唤慧能(到)堂内。 B.法以心传心,(你)当令(自己)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