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育条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总结报告
- 资源简介:
约9730字。
《小班化教育条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研究总结报告
利津县盐窝镇北岭中学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小班化教育是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许多城市、地区都在进行小班化教育的创新教育实验,而不同地区的小班化教育实验各具特色。我校于2014年6月申请成为利津县小班化教育科研课题实验学校。一开始,我校就把小班化教育当作一项教育创新实验来看待,把小班化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理念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关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在刚刚起步阶段如果什么都抓,精力有限、能力也有限。因此,我校在县教育局领导、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选择了《小班化教育教育条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我校的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工作。
小班化教育教育条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习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的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本课题的研究意旨在于利用班额较小的条件下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所形成的的策略、方法的优势,从而扩展到全校,并进行理论层次的认识。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1、从小组的合作学习入手,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达成情感的互动,促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的开展,并逐步培养和完善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2、探索“情感调动与维持”、“多向互动”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有效途径。
3、 促使实验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并不断的揣摩学生,反思课堂,以推动教师由教学者转变成研究者。
(二)、研究对象:
从小班化教育的特点来看,首先我校具备了初始年级班额小的特点,小学一年级平均班额28人,初中平均班额40人。其次,我校早在2007年就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自主预习,小组互助,精讲点拨,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研究,因此我校教师具备“在小班化教育条件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所具备的的自身素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之后,我们感觉效果良好。进而从原来在低年级中的试验,扩展到全校范围。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