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30字)
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广东省博罗县华侨中学:陈道用
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包含学生知识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诸方面内容,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人思想品德的发展,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德育工作,改革思想品德教学,优化德育成果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2001年,江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要求用先进的道德文化鼓舞人、陶冶人、教育人。可见,德育工作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开展德育工作从开展师德教育开始。
俗话说“己不正何以正人”,作为教育者要想学生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首先自己先要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师风问题。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呢?我认为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