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20字。
审清题意抓要点
——江苏省徐州市2005年中考作文题解
江苏省睢宁县中学 张书影
中考作文最大的失分点是什么呢?就是考生不去认真、细心地审清题意,致使“走题”或偏题。这是笔者参加中考作文批改感受最深的一点。
今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题目给的材料是:
古今中外,名人荟萃,群星璀璨,他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以其杰出的成就、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有你所崇拜的名人激励过你,改变过你,引你思索,促你成长,催你成熟。
让考生以“名人的魅力”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发表议论。
这个文题应该说是比较清晰明了,没有设下什么“埋伏”或有什么隐晦难解的地方,可仍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考生出现“走题”或偏题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这部分考生或为了抢时间或因为惶恐慌张或是马虎粗心,没有认真细致地审题,提笔就写,以致剑走偏锋,出现不应有的失误,实是可惜可叹。
写好这个题目,笔者认为应抓住三个要点:一是写的应是“名人”;二是要写出其“人格魅力”;三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这是话题材料所决定了的。
文题要求“以名人的魅力为话题”,所以,首先我们就要对“名人”的内涵定位——什么样的人算是“名人”。在现实生活中,“名人”的概念很宽泛,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理解。 但在作文中,我们却不能随意地依照自己的理解,而要完全按照命题者的意图。
材料中说得很明白,他们应是“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以其杰出的成就、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的人。不少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却去写自己的母亲、老师、工人、农民等普通人,有的甚至把文题和内容写成了《我的母亲》、《我的老师》等。当然,如果这些人确实也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扬名天下,也不是不可以写,但他们写的却是普通劳动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考生没有对材料前瞻后顾,认真分析,而是随心所欲地来定义文题中的“名人”,以为“我”认为他是名人他就是名人,以致写成了“我心目中的名人”,这显然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按照原来的评分标准,这样的作文就要被判为“跑题”,难以及格。虽然后来在这方面降低了评分标准,但也得不了高分了。相反,多数考生写爱因斯坦、牛顿、屈原、李白、袁隆平、陈景润等古今中外的真正的名人,就符合命题者的要求。
写作本文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写出名人的什么“魅力”。许多考生写一些歌星、影星如何帅,歌声或演技如何棒,如何令追星族痴迷,虽然也扣住了“名人的魅力”这个话题,但还是没有真正体现命题者的要求,使文章缺少应有的深度。
我们还是应先认真细致地审视原材料:“……以其杰出的成就、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要我们写的不是名人的外貌、演技等外在的“魅力”,而是应写出其“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等能够表现人物美好心灵世界的内在的“魅力”。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抓住了话题内容的实质,才能在下文写出“名人的魅力”对自己人生成长的有益的影响,从而深化文章的主题。比如满分作文《举头望明月》,就先写诗人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雄心壮志和不阿谀逢迎、屈从权贵,即便在流放期间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尚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