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中三处内容的补写实践
- 资源简介:
约1740个字。
《芦花荡》中三处内容的补写实践
孙犁先生的《芦花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颇具特色。第1至8段是对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概写,将其工作环境、工作职责、外貌形象、性格特征、工作效果等方面,做了基本的交代。之后,“一天夜里”和“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这两个标志时间的词句又分别领起了两个想写的事件:老头子接两孩子,其中一个挂花;老头子替受伤的大菱报仇,痛打鬼子。在小说的高潮部分,有三处内容可指导学生进行补写训练。
第一,补写动作的留白。
原句: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分析:“剥”的主语是“两只手”,宾语是“莲蓬”,而“投”的主语和宾语在创作时都进行了留白。从表意上看,不影响理解,但从语法角度看,若补写出“投”的主语和宾语,表意会更准确些。
补写1: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莲子被)投进嘴里去。
补写2: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而后,把)一个一个(莲子)投进嘴里去。
补写3: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而后,右手)一个一个(把莲子)投进嘴里去。
补写4: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而后,右手)一个一个(悠闲地)投(莲子)进嘴里去。
第二,补写动作的状态。
原句: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分析:小说中,老头子是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的人物形象,当他成功将鬼子引入水中的埋伏圈,痛打敌人之后,内心的情绪定是非常复杂的。此处对人物动作的补写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补写1:他狠狠地敲打,(得意地)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补写2:他狠狠地敲打,(深情地)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补写3:他狠狠地敲打,(开心地)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