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教练写作培优手册: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 资源简介:
约7570个字。
中考教练语文写作培优手册: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层级解读】
“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语句通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通顺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从表达方面来说,如果一篇文章病句较多,语言不通顺,缺乏文采,即使立意再新,结构再巧妙,表达方式运用得再好,这样的文章也只能使人不堪卒读,更不要说在中考中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获得高分了。从近几年中考获得满分的作文来看,它们无不是语句流畅,行文优美,文采飞扬,语句通顺的。特别是2008年对中考作文的要求有向更高标准发展的倾向,有向美文发展要求的趋势。这就更加要求考生的作文要语句通顺,语言优美、流畅。
“标点正确”是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及词语性质和作用。作文中的标点符号可表现各种情绪、语气,可使语言富有节奏感,使叙述条理,作文时合理、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为文章增色,会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养成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失误提醒】
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是中考作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实现语句通顺,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既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中考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考生作文语句不通顺、标点失误一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格式不当。这里的格式不当指的是考生的语法结构(包括句式、词性、大致的字数等)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不符合题目要求。犯格式不当的毛病,或是因为粗心草率,或是因为理解肤浅,或是因为语法修辞意识模糊,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格式不当造成的标点符号常见失误有:非疑问句误用问号;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误用问号;倒装句中问号、叹号前置之误;概数误用顿号;连词前误用顿号;分句之间误用顿号;句中未用逗号径直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冒号提示范围不清;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某某说,在引用的话中间,误用冒号;句中短暂停顿误用冒号;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省略号和“等”“等等”同时使用之误;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相混用;不是书名滥用书名号。
2.语言粗糙。语言粗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拖沓冗长,不简明;二是条理不清晰,文句不连贯;三是突兀生硬,不得体;四是枯燥乏味,不精美。语言粗糙的毛病,是由于平时不注重思维训练,思维显得紊乱;平时不重视语言锤炼,缺乏语言表达技能;做题时间控制不合理,答题仓促,这均会造成语句不通顺、标点失误。
3.语言表达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高在作文时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一是表达的意思平庸勉强;二是表达的意思违背题目要求;三是表达的意思违背常理。这些情况的出现就会使文章犯语句不通顺、标点错误等毛病。这也往往是由于考生生活经历贫乏,阅读面狭窄等造成的。
【升格前】
男孩和树
吴倩
一天深夜,庭院中。一棵老树关切地望着射出台灯光亮的窗户。房间里面有一个男孩面对笔记本上的“财富”想了又想,可就是不得而知。他想还是去问问树爷爷,就打开房门跑到老树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