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后三个单元文学常识及古诗赏析
- 资源简介:
约5340个字。
八上文学常识
第四单元
1、《阳关雪》选自《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当代作家,散文家,著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山居笔记》。文题“阳关雪”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雪”,而“阳关”修饰“雪”,可见这个题目不仅交代了浏览的地点——阳关,还突出了写作的对象——雪。这篇游记散文通过寻访和描写“阳关古址”,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艺术的深沉思考,并努力寻求民族文化的灵魂,也表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命运和民族精神的担忧。
2、《阿里山纪行》选自《人民日报》,作者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浏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3、《蓝蓝的威尼斯》节选自《光明日报》,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介绍了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奇特、瑰丽的风光和文化艺术,展现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赞颂了中意两国人民悠久而深厚的友谊。
3、《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山阴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另有代表作史学名著《石匮书》,其小品文声誉最高,有“小品圣手”之誉。“湖心亭”指杭州西湖湖心亭,是作者赏雪的地点;“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了事件,文题简洁明了,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写了在湖心亭的奇遇,最后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以及闲情雅致。
6、《望岳》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望岳》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钱塘湖春行》选自朱金城《白居易笺校》,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登飞来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封荆国公,世称荆公,谥文,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等。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后两句议论结合写景,显得非常自然。以“浮云”为喻,反映了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第五单元
1、《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叶圣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家。全文采用由总到分的顺序,分说部分则采用先主后次,从局部到细部的顺序。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其体裁为说明文。
2、《都市精灵》选自《随笔》,作者舒乙,当代作家,本文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都市中人应当与鱼、鸟、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3、《幽径悲剧》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作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