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60字)
比喻性话题作文写作指津
南京 秦葆 高级教师
2005年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加大,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从命题的形式上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可谓三元并存。 全国16套试卷当中,话题作文就占9套,由此可见话题作文仍是高考重点。如全国Ⅰ、Ⅱ、Ⅲ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山东、湖南卷都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又得以重现,如上海、湖北、福建卷;命题作文也不甘落后,天津、重庆、江西、辽宁采用此形式,而且备受考生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比喻性作文大行其道,如《一枝、一叶、一世界》(浙江)、《说“脸”》(江西)、《出与入的哲学》(湖北)、《今年花胜去年红》(辽宁)、《凤头、猪肚、豹尾》(江苏)、《圆与多角圆》(福建)。笔者认为今年高考作文以下文命题形式应引起重视:两个及三个关系类作文话题;命题作文;限制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也有可能;比喻性作文命题是趋势;多元思考与多元社会的多元命题。
本文仅就比喻性话题作文写作作一指导。
比喻性话题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如话题作文“门与墙”:“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请以‘门与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话题,并不是只要与“门与墙”相关就符合题意。因为这里的“门与墙”是有寓意的:“门”的寓意是“沟通”,“墙”的寓意是“隔膜”,而话题的实质是“隔膜与沟通”,所以必须从此入手作文。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切合题旨呢?我们认为分析材料、拓展喻体是写作此类话题话题作文的有效方法。
(一)分析材料即透彻理解话题前的提示性材料,把握事件突转、人物冲突及其化解的缘由,从而确定喻体所对应的精神品质。
分析材料就是首先把话题作文当作传统的材料作文来剖析。如:“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请以‘头与商机’为话题写篇作文。”
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那么从对它的感悟中应该确定什么样的观点才能贴切题旨呢?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到:
①甲商利用乱石,使路人与车辆慢下来走进商铺,来扩大商机;乙商搬走石头,修平路面,路人方便了,商机更多了。
②石头满地,商机不多;铺平路面,商机多了。
③石头的保留与去除是事情不同的原因。“巧用”石头是不真诚的甲商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却是损人以利己使他人陷入困境的旁门左道;搬走石头是质朴的乙商改善环境,方便行人,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德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