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ppt(课件+试题,打包13套)
- 资源简介: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课件试题)(打包13套)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精准突破文言翻译中的重难点20180112135.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精准训练十二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20180112127.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精准训练十六赏析古诗的抒情艺术20180112128.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精准训练十三翻译的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双重强化20180112129.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精准训练十四赏析古诗“巧句”20180112130.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精准训练十五赏析古诗的写景艺术20180112131.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精准突破古诗选择题20180112132.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二精准突破古诗选择题课件201801121176.ppt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20180112133.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课件201801121177.ppt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四精准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20180112134.doc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四精准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201801121178.ppt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一精准突破文言翻译中的重难点课件201801121179.ppt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
精准训练十二 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
练前提示 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为了考查考生对重要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该练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翻译其义。
请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在译好后,准确填出其意思。
1.扰
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扰”都是“干扰”意,如上文中的“扰”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 (2)安抚
参考译文
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2.方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居士扃(关闭)门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圆”“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持”“涉”“方”“证以事”,语句通顺) (2)道理
3.知
种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英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选自《宋史•种放传》)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知”都是“知道”“了解”“掌管”意,如上文中的“知”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你既然已经隐居了,写文章有什么用?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得安身的地方,我打算离开你深入深山了。(“何……为”“知”“穷”) (2)知遇(赏知)
4.访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指传主李栖筠)素方挺,无所屈。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选自《新唐书•李栖筠传》)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访”都是“访问”意,如上文中的“访”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皇帝想任命李栖筠为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李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相”,以……为相;“惮”,害怕;“密访”,暗中咨询;大意对) (2)咨询
5.币
抱真(指传主李抱真)沉断多智计,常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所有的“币”都是“货币”意,如上文中的“币”就是________意。
答案 (1)(李抱真)曾经想招纳天下的贤达俊杰,听到别人的好,一定命人拿着货币、礼物从数千里之外把他邀请来。(“招致”;“货”,货币;“币”,礼物;“
……
精准训练十三 翻译的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双重强化
练前提示 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一关乎语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二关乎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是二轮文言文复习最需要精准强化的一块。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把握译句的语境,参透句子的意思,透视句子的结构。翻译中要准确判断出关键词句,保证译准词义、译准句式、译准语气。同时要避开常见的误区:抛开语境,强行翻译;对象缺位,语意错误;遗漏缺失,文白夹杂。总之,复习时特别强调的两种意识——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必须予以强化,并把这两种意识转化为良好的习惯。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梅执礼,字和胜。迁礼部侍郎。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
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
(选自《宋史•梅执礼传》,有删改)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个郡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当”,抵;“乃”,竟然;大意对)
(2)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蒙尘”,遭受劫难;“致死”,献出生命;大意对)
参考译文
梅执礼,字和胜。迁任礼部侍郎。第二年,改任滁州,当时盐赋出现亏额,滁州也苦于强行摊征税赋。梅执礼说:“这个郡还抵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请示朝廷,诏命减损二十万,滁州人民都感谢他的仁德。
金人围京都,梅执礼劝皇帝亲自征伐,而请求太上帝后、皇后、太子都出京避难,当权的大臣加以阻止。到失守时,金人用天子作为人质,要求索取数百上千万的金帛,说:“和议已签订,只要如数满足我们所要求的,就奉送天子还京。”梅执礼与同事同情百姓贫困,相互商量说:“金人的欲望没有限度,就是铜铁也不能给。”过去有怨仇的宦官告诉金帅说:“城中七百万户,所搜取的还不到百分之一,只许百姓用金银换取粟麦,百姓应当有愿意出钱的。”后来果然是这样。敌首愤怒,斥责梅执礼,回答道:“天子遭受劫难,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只见房屋空虚,没有东西拿来完成任务。”敌首更加愤怒,把副官带上来各打了一
……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一 精准突破文言翻译中的重难点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建元初年,拜度辽将军。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
(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1)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
解析 “诣”“便宜”“见”“幸”,大意对,其中要把“省闼”译出。
(2)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每次公卿集会议事,(皇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帝心意。
解析 “引”“访”“简”;“访以边事”句式,补出省略的主语。
(3)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
解析 “嗣”“以”“国”“除”。
参考译文
耿秉字伯初,高大雄壮,腰带八围。博通书籍,能够解说《司马兵法》,尤其喜好将帅用兵之道。因为父亲的功勋而被任用为郎官,屡次上书谈论军事。他常常认为中原空虚消耗,边疆不安定,问题就出在匈奴。用战争消灭战争,是有盛德的君王的做法。当时显宗已经有心北伐,暗中很赞同他的意见。永平年间,(皇帝)征召耿秉到宫中,询问他前前后后上奏的对国家有利的谋略,于是耿秉被皇帝亲近宠幸。每次公卿集会议事,(皇帝)常常带耿秉上殿,拿边疆之事询问他,他的回答多能符合皇帝心意。永平十五年,(皇帝)任命耿秉为驸马都尉。建元初年,任命耿秉为度辽将军。章和二年,又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征讨北匈奴,大败他们。皇帝封耿秉为美阳侯,食邑三千户。永元二年,耿秉代替桓虞担任光禄勋。第二年夏天耿秉去世,时年五十多岁。(耿秉的)长子耿冲继承爵位。等到窦宪事败,因为(或“认为”)耿秉是窦氏的同党,封地被剥夺。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存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人。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整军至豫章,存中率兵数千,贼骁将以众十万来援,夹河而营。存中谓俊曰:“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俊从之。存中夜衔枚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十一年,兀术耻顺昌之败,复谋来侵。金人以拐子马翼进,存中曰:“敌恃弓矢,吾有以屈之。”使万人操长斧,如墙而进,诸军鼓噪奋击,金人大败,退屯紫金山。(选自《宋史•卷三百六十七》,有删改)
(1)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