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对话教学中切入点的初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5 10:53:0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40字。
语文对话阅读教学中切入点的初探
同饮一江水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对话”,一是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前者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批判,后者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语文教学要创建和谐的对话场景,要求我们教师要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 “激活者”。 对话,昭示着民主和平等,民主和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和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那么,怎样才能使对话教学不流于形式,而有实质性的进展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一、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
  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的角度,从其他事物的作用中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设想。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是产生创造性的、设想的基础。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不敢大胆地去尝试别的想法,也不知道怎么去尝试。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找准创造思维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乌鸦是把一个一个的石子放进瓶子里,让水升高,才喝到了水。一位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有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呢? 结果有的学生设想把瓶子倾斜,用两块石头架住,就能喝着水了;有的设想找一根麦管就能吸到水;有的设想把棉纱条或布条的一端放入水中,另一端搭在瓶口也能喝到水。多么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啊!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狼与小羊》时,一位教师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说着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问:“小羊到底有没有被狼吃掉呢?”学生的思路被打开,想说的欲望十分强烈,学习的兴趣也得到充分调动,气氛轻松活泼, 既获得了语文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这样,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便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
  即在教学中,找到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只有找到这个点,渗透才能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项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玛蒂尔德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弱点与人格缺陷,我把切入点放在对这一人物的分析评价上,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了什么才是健全的人格,并能结合自己存在的问题,取长补短,不仅掌握了小说的思想内涵,而且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人格教育。
  我在教《七根火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带着感情去学习这篇感人的文章,我精心设计了紧扣课题的情境性导语来作为切入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王愿坚的短篇小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