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同步练习试卷(3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6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3/23 17:32: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打包35份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1.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1.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1.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1.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2.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2.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2.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2.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3.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3.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3.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3.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3.5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3.6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3.8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4.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4.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4.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4.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5.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5.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5.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5.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5.5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5.6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6.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6.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6.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1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把握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地理位置重要。资源问题在当时还没有作为一个优势表现出来,③应排除。
  【答案】 C
  2.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国际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大陆事务
  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
  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
  【解析】 注意1871年的时间限定,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了统一,法国受到削弱,欧洲格局发生变化,关系逐渐紧张。
  【答案】 A
  3.对于一战前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欧洲列强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
  C.德、俄、英、法都具有沙文主义的传统
  D.统治者为动员人们支持战争而纷纷煽动
  【解析】 本题考查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原因。“德、俄、英、法都具有沙文主义的传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斗争中,巴尔干地区逐渐成为争夺焦点,局势空前紧张,主要因为(  )
  A.当地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
  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矛盾尖锐
  C.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
  D.巴尔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
  【解析】 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巴尔干局势紧张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应结合当时帝国主义对巴尔干半岛的态度来分析,俄奥在巴尔干扩张,但英国不愿俄国势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正是因为列强的干预,才使本来就矛盾尖锐的巴尔干局势更加紧张。
  【答案】 C
  5.“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过时”一词的含义。它指的是已经形成的殖民体系不能适应帝国主义需要了。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答案】 C
  6.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的是(  )
  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
  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
  C.英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
  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主要是说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解决经济发展和内战问题,并不是说会避免战争,故D说法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理解。
  【答案】 D
  7.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 19世纪末,英国虽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从国家实力来讲,英国仍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上霸权,所以英国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再从“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可以分析出英国的“实力均衡”原则。故答案为A。
  【答案】 A
  8.俾斯麦说:“就在70年代初我们结束战争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了,我们什么时候再开战?什么时候我们兴‘复仇之师’?”文中所说的“他们”是指(  )
  A.英国人  B.奥地利人
  C.法国人  D.丹麦人
  【解析】 联系题干关键词“俾斯麦”“70年代初”“他们兴‘复仇之师’”可知这是指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他们”指法国。
  【答案】 C
  9.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他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他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B.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
  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1.2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一战中,起决定作用的战线是(  )
  A.东线  B.西线
  C.南线  D.北线
  【解析】 一战中形成三条战线,起决定作用的是西线。
  【答案】 B
  2.下图所示武器首次使用于(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解析】 1915年,英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1916年1月15日,英国制造的坦克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用于战场。
  【答案】 C
  3.下列关于1914~1916年一战战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互有攻守,难分高下
  B.战况惨烈,消耗巨大
  C.双方皆感精疲力竭、力不从心
  D.向着有利于同盟国的方面转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后,战争的形势开始有利于协约国一方,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4.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马恩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解析】 德国制订的“施里芬计划”的战略意图是速战速决。马恩河战役宣告此战略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 C
  5.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解析】 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
  【答案】 B
  6.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解析】 因为德国面临东西两线作战,而且经济基础比英法薄弱,所以只有速战速决才可能取胜。后来的实践证明德国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战略,但未取得成功。
  【答案】 A
  7.在马恩河战役中,战争双方投入150多万人、6 000多门大炮,在200余千米长的战线上展开激战。但德国未能实现“速战速决”的既定方针。这不能表明的是(  )
  A.使双方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之中
  B.实际上宣告了“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C.标志着德国在战略上遭到重大失败
  D.使德国的失败成为定局
  【解析】 既然德国不能实现“速战速决”,以后转入阵地战是必然的;“施里芬计划”的要旨是速战速决,故能表明该计划的破产;德国的战略是进攻于不断胜利,一旦进攻受挫,其战略就已经遭遇了失败;马恩河战役发生在大战的初期阶段,以后还要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德国的失败还未成定局。依上述分析,故选D。
  【答案】 D
  8.《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
  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
  【解析】 本题是顺序排列题,注意时间的先后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即1914年、1915年、1916年。第一阶段中德国根据“施里芬计划”采取先西后东战略,第二阶段的1915年进攻重点放在东线,而1916年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故答案为C。
  【答案】 C
  9.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  )
  1.3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1917年中国政府向同盟国宣战,当时的中国政府是(  )
  A.蒋介石国民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清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解析】 联系1917年中国历史的史实。
  【答案】 B
  2.协约国军队在战争后期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是在(  )
  A.1917年7月  B.1918年7月
  C.1918年初   D.1917年初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抓住题干要求“战争后期”,这一时间限定,联系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 B
  3.下列对一战中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C.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D.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1918年一战进程的基础知识,强化对战争过程的认识。要弄清每一事件的时间及影响。A项发生于1914年,B项发生于1917年,D项发生于1916年。
  【答案】 C
  4.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是(  )
  A.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
  B.参战国经济濒临崩溃
  C.美国对德宣战
  D.苏俄坚决退出战争
  【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一战结束的因素,在解题时要注意正确分析备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因果关系。经分析可知,C、D两项是外在因素;A、B两项是内在因素,其中A项为决定性因素。故答案选A。
  【答案】 A
  5.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美国参战的借口是(  )
  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
  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
  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
  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
  【解析】 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立场。
  【答案】 A
  6.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同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1.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116万美元。这说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  )
  A.美国同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联系  
  B.美德矛盾逐渐扩大
  C.争夺世界领导权
  D.伸张正义
  【解析】 通过材料中美国同协约国及同盟国贸易额的变化,可知A正确。
  【答案】 A
  7.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C.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布列斯特和约》的了解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把握。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而言,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和约。但是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喘息之机,为政权的巩固赢得了时间。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帝国主义战争瓜分和掠夺的目的。在A中“协约国”应为同盟国。
  【答案】 A
  8.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参战,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使协约国阵营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改变了两大集团的力量对比,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答案】 D
  9.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是 (  )
  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
  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综合分析的能力。材料表明德国企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但导致德国经济的崩溃,并最终导致德国战争的失败,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10.“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