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4/24 21:46: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6850字。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出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
  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B. 魏晋时期佛教通过依附玄学进入中国,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
  C. 儒、道、佛三家有一部分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D.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出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虽致思路向不同,但可以相融互补。
  C. 第三段论证“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深挖中华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D. 文章论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指出当前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
  B. 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
  C. 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D. 我们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A项,范围失当,“神本向人本转移”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B项,“进入中国”表述错误,原文是“走进中国思想文化”。另外,“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说法也错误;D项,以偏概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儒、道、佛三家,还包括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流派。故选C。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A项,范围失当;B项,“进入中国”表述错误,原文是“走进中国思想文化”。另外,“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说法也错误;D项,以偏概全。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张冠李戴,本段内容确实谈到了“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但更多的内容是在论证“佛教的作用和价值”,所以选项把“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两者的概念混淆了。故选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条件混淆,原文认为,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故选A。
  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比如本题A项,条件混淆,原文认为,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夜品瓷
  程应峰
  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