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技法:名著精华,谁用谁出彩
- 资源简介:
约3090字。
作文技法:名著精华,谁用谁出彩
英国著名学者斯蒂夫•艾伦谈及名著时说,“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你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它是“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書,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对于正在学习写作的高中生来说,名著还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宝库——不仅可以启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为我们提供精妙的作文素材,还可以从中学习实用的写作技巧。
一些高考作文题本身就与“阅读”、与“名著”有着显而易见的联系,如2017年浙江卷“人要读三本大书”、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2016年北京卷“神奇的书签”。面对此类题目,考生自然可以直接评议某部名著,或叙述自己与名著“结缘”的相关经历。另外,有一些作文题则与名著有一些相关性。考生拿到题目后,不妨先“咬文嚼字”,明确其内涵;进而发散思维,考虑自己熟读过的哪部名著与眼前的考题有契合点,思考提取该部名著中哪些信息入题较为合理……经层层筛选,锁定名著中有关人物或故事情节作为写作由头。具体说来,依据名著构思作文,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技法一:品评名著
品评名著,即写成杂感、读后感、人物评论,或整体评价,或就原著人物、情节的某一点生发开来,进而联系实际,论述其现实意义(或可引以为鉴的教训)。比如写“人与路”,有位考生就想到了《西游记》,把三个徒弟视为“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取经之路”必备的条件及所凝聚的人类精神。这使全文成为一篇情、理、趣有机融合的优秀议论文。
品评名著的变式是在反弹琵琶中“歪评”名著,即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名著中的故事与人物。如作家谈歌的《华容道事件真相》,探讨在华容道杀不杀曹操的问题上,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当时的心态、所处的地位对放人态度的影响,最后推论出的观点一反人们对关羽报曹恩、徇私情的批评,指出关羽不杀曹操是因为刘备要当皇帝,关羽想让刘备当皇帝,诸葛亮也想让刘备当皇帝——“当初关羽若放马过去,一刀结果了曹操那厮的性命,刘备还当得了皇上吗?还不得乖乖地把汉献帝接回来,刘备只能当皇叔”。这些推理想象,都是以“让刘备当皇帝”这个假设为前提得出的。文章借古人古事,批判当今世俗的趋利思想,匠心独运,令人叹服。
【实例展示】
合上《复活》这本书,我双眉紧蹙,脑海中浮现一幅画面——面对孤寂的弥漫着死亡气息的村庄,托翁的心剧烈地颤动着,而那些贵族依然在沙皇脚底下歌功颂德,宣扬所谓的上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