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4(9份)
-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学案提纲(打包9套)新人教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案新人教版20180806264.doc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新人教版20180806262.ppt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提纲新人教版20180806263.doc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件新人教版20180806265.ppt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提纲新人教版20180806266.doc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学案新人教版20180806267.doc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课件新人教版20180806268.ppt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提纲新人教版20180806269.doc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白蒲镇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案新人教版20180806270.doc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学习目标】
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族如何跨入社会主义
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意义
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学习过程】
活动一: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 聚居 的地方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 。
2.(1)1949年《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 制度;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 宪法 ;
(3) 1984 年,《 中华民族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颁布实施。
3.全国已建立 5 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 民族团结 、巩固 祖国统一 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 民主改革 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迈进了 社会主义 社会。
6.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 经济 建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 文化 的保护与发展。
7.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活动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堂反馈:
1.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B )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沟通 D.发展民族经济
2.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C )
A.祖国大陆统一 B.设置自治政府
C.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D.民族团结
3.我国设置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 B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4.“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儿传四方。”这首藏族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 )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5.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B )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6.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学习目标】
1.知道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
3.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
【学习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
【学习过程】
活动一: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邓小平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2.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社会主义 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 资本主义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
1997 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4.1987年, 中葡 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 1999年12月20日对澳复行使主权。
5.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 祖国统一 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活动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1.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2.说说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对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堂反馈
1.“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B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威海卫
2.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D )
A.1984年、1987年 B.1997年、1998年
C.1996年、1997年 D.1997年、1999年
3.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C )
A.市场经济 B.家庭联产责任制
C.“一国两制”方针 D.经济特区
4.我国之所以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D )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被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习目标】
1.了解几代领导人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2. 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学习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学习过程】
活动一: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1.(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 解放 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 和平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 和平统一 、 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
(4) 1979 年,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5)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 三不 ”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6)1990年台湾成立了 海峡交流基金会 ,次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7)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 ”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8)1995年,江泽民提出 八项 主张。
(9)2005年,连战率“ 和平之旅访问团 ”访问中国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0)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 领导人 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2008年,两岸实现“ 三通 ”,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活动二: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从性质来看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
课堂反馈:
1.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这段话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C )
A.用武力解放台湾 B.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D.维持台湾现状不变
2.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 C )
A.新中国成立后 B.澳门回归后
C.改革开放后 D.香港回归后
3.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C )
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九二共识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
4.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是( A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加强两岸的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进行
D.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两岸中国人完全可以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解决两岸的政治分歧,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材料二: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台弯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造成了严重危害,也造成了岛内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