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练习试卷(11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练习(打包11套)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随堂练习卷新人教版201807314114.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限时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7314115.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随堂练习卷新人教版201807314116.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小测卷新人教版201807314117.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课堂小测卷新人教版201807314118.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随堂练习卷新人教版201807314119.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限时测试无答案新人教版201807314120.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堂小测卷新人教版201807314121.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随堂练习卷新人教版201807314122.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堂限时测试答案不全新人教版201807314123.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随堂练习卷新人教版201807314124.doc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下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 蜀、西晋、隋
B. 东汉、南宋、隋
C. 蜀、西晋、金
D. 蜀、西夏、元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统一全国;581年杨坚建立隋,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终结了自西晋灭亡以来民族政权南北分立局面,并为盛世唐朝奠定基础的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东晋 D. 隋朝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终结了自西晋灭亡以来民族政权南北分立局面,并为盛世唐朝奠定基础。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 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 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 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 扬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扬州 D. 广州、杭州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的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
5.航摄照片显示:长城与大运河像一个“人”字书写在华夏大地上,它们是中华文明两个标志性的成果。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是( )
A. 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实现了南水北调
C.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 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主持开通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成为南北经济、文化、政治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2.唐太宗对巩固统治有自己的认识。下列哪一项不是唐太宗对巩固统治的认识( )
A皇帝要勤于政事 B皇帝要“戒奢从简”C政府要减轻人民负担D对不同意见要严厉压制
3.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完善了( )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金瓶掣签制 D君主立宪制
4.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统治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当代史学家郭沫若评价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该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范冰冰版电视剧《武则天》是2015年的重磅电视剧。下列对武则天评价最恰当的是( )
A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B不恤民力,大肆兴役,激化国内矛盾,激发农民起义
C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
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7.以下属于辅佐唐玄宗改革的任务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8.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9.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
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10.武则天曾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思想( )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11. 贞观年间,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的( )
A.文科 B.武科 C.进土科 D.医科
12.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在治理国家方面都 ( )
A.轻徭薄赋 B.善于纳谏 C.重视人才 D.减轻刑罚
11. 根据提示说出“他”是谁?
(1)他统一南北,励精图治,进行改革,促进了隋朝社会的繁荣---------
(2)他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实行暴政,导致国家灭亡--------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的政策,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
1.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这些现象表明
A. 唐太宗比较重视发展生产 B. 唐太宗比较注重整顿吏治
C. 唐太宗比较注重任用贤才和纳谏 D. 唐太宗比较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特别注重任用贤才,材料中他任用房玄龄、杜如晦做宰相,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都体现了唐太宗对人才的重用。ABD项与材料内容涉及的角度不符。故选C。
2.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A. 打击地方权贵
B. 宽以待人
C. 整顿吏治
D. 任人唯亲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唐玄宗将不合格的40多人罢官,这体现了他整顿吏治,C项符合题意;打击地方权贵、宽以待人、任人唯亲均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 唐高宗统治时期
B. 唐太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开元全盛日”,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4.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谐”社会,例如贞观之治,文景之治,那么出现这些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是( )
A. 提倡节俭.减轻刑法 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 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 实行了均田制的土地政策
【答案】B
【解析】抓住关键词“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知人善任,重视纳谏等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文景之治是西汉文、景两帝时经过修养生息后出现的盛世局面。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文景二帝推崇黄老之术,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等措施,使生产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稳定的景象。因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项符合文景之治,不符合贞观之治;C项政策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D项符合贞观之治,不符合文景之治;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