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0道小题,约12660字。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答案】C
【解析】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体现出分封制的影响,这反映出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一统,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对于民族关系影响,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反映的正好相反,故排除。
点睛:“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分封制的作用。
2. 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秦朝“钱范”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
B. 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
C. 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
D. 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出,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样板,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ABC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
3.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的独裁专制,那么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其主要依据是
A. 废除了宰相制度
B. 官员管理规范化
C. 内阁掌握决策权
D. 根除了割据势力
【答案】A
【解析】明朝废除丞相,没有了宰相对皇权制约,清朝设立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正确;B项不能体现皇帝的专制独裁,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故C错误;D项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也与题干无关,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由一个皇帝的独裁专制,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联系所学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4. 东汉时有察举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其直接后果是
A. 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
B. 贵族政治逐渐形成
C. 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
D. 新的选官制度确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说明其直接后果是官僚集团中容易因此形成派系。故答案为C项。材料所述现象与宗族伦理无关,排除A项;此时已不是贵族政治时期,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5.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A. 与我国古代道家思想如出一辙
B. 造就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C. 有利于古希腊公民更好地参政
D.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盘否定
【答案】C
【解析】由“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得出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的特点,小国寡民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但并不是如出一辙,A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小国寡民特点是由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并非柏拉图的观点造就的,故B错误;柏拉图的思想体现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特点,故是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他又把人数局限在5040人中,提出人数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不能说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故C正确,D错误。
6. 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统治;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为此,雅典城邦
A. 轮番而治,抽签担任一定官职
B. 制约权力,制定陶片放逐法
C. 实行法治,树立法律至上意识
D. 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
【答案】A
【解析】“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表明雅典民主为公民民主,人们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公民可以通过抽签担任一定官职,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特点,故A项正确;“制约权力”主要针对的是统治者,故B项错误;实行法治不能说明人人都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故C项错误;“殖民扩张,增加公民的数量”与民主政治无关,更不能体现轮番而治,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