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一中、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8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0/28 12:55: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7题,约10390字,有答案解析。

  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一中、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8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1.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前者是从天文历法角度研究《夏小正》,后者从农业的角度阐述《夏小正》,显然对于《夏小正》的研究由于研究者视角不同导致历史认识的差异,故D项正确;历史并不都是依靠考古印证才被认为是可信的,二手史料同样具有史料价值,故A项错误;历史不因为年代久远就无从认识,只要有足够史料印证即可采信,故B项错误;史料是客观事实存在,不因为学者争论就没有价值,故C项错误。
  2.2.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下表
  时期类别 西汉初年(高帝—景帝) 西汉中期(武帝—宣帝) 西汉后期(元帝—平帝) 东汉(光武—献帝) 合计
  博士 1 4 8 12 25
  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 - 3 8 18 29
  未任博士的名儒 - 1 5 37 43
  合计 1 8 21 67 97
  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 2.7 15.7 32.3 30.3 25.9
  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 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
  B. 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
  C. 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表格显示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时期,博士、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未任博士的名儒以及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都呈现上升趋势,可见由于汉代尊儒措施的实施,导致汉朝从事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故B项正确;表格没有体现出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的教科书,故A项错误;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取得了独尊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官吏儒学水平提高,不能反映出综合素质的提升,故D项错误。
  3.3.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奴婢既同资财即合由主处分”,而到宋代中期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一变化说明
  A. 国家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B. 儒家仁政思想得到提升
  C. 经济发展促进身份平等
  D. 封建等级秩序趋向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显示奴婢在唐朝地位不如牲畜,主人有权任意处置,到宋代奴婢成为“编户齐民”,说明在宋代奴婢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论述国家法律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奴婢地位变化主要是经济发展导致,不是儒家思想提升的结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