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练习试题(21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七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3 8:17: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练习(打包21套)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培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31.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基础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32.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提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30.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基础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28.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培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27.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提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26.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基础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24.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培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23.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提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22.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亡基础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20.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亡培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19.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亡提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18.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基础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16.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培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15.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提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14.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基础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12.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培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11.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提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10.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基础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8.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培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7.doc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提高练习新人教版2018092536.doc
  《秦统一中国》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2.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仙李白歌颂秦始皇的诗句,这首诗肯定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
  A. 统一文字 B. 统一中国 C. 修筑长城 D. 设郡置县
  3. 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 商人使用圆形方孔钱
  C. 各地官员均使用小篆 D. 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一
  4.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 夏朝 B. 秦朝 C. 隋朝 D. 清朝
  5.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B. 为了镇压人民
  C. 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业
  D. 为了掌握军事大权
  6.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粮食。结账时,他应该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7.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洛阳 B. 咸阳 C. 长安 D. 北京
  8. 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9. 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史实有(     )
  A.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B. 武王伐纣
  C. 陈胜吴广起义 D. 山顶洞人已经使用火
  10. 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秦始皇    
  A. 统一了六国 B.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C. 自称“始皇帝” D. 统一度量衡
  11. 民间传说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秦修长城的目的是
  A. 收复河套地区 B. 移民河套地区垦田戌边
  《三国鼎立》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焚书坑儒  ⑥修建都江堰
  A. ②③⑤⑥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⑥ D. ②④⑤⑥
  2. 下图是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A. 皇帝制 B. 郡县制 C. 中央集权制 D. 分封制
  3.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
  A. 分封制的实行 B. 郡县制的推行
  C. 科举制的创立 D. 行省制度的创立
  4.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地图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如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①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②秦长城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③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二、材料题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                        
  ——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3)为改变材料三中“天下战斗不休的局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同时统一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秦始皇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科举制是隋唐才开始有;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这不属于秦始皇的功绩。修建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修建的。排除④⑤⑥,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
  2.【答案】C
  《三国鼎立》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
  周瑜 曹操
  兵力对比 约5万 20余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同一全国的可能性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3. 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 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4. 下列哪一战争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A. 淝水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5.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比较多,结合所学,找出秦汉至魏晋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
  ①桂陵之战②马陵之战③巨鹿之战④牧野之战
  ⑤官渡之战⑥赤壁之战⑦淝水之战
  A. ①②③④⑥⑦ B. ③⑤⑥⑦ C. ①③⑤⑥⑦ D. ②③⑤⑥⑦
  6. 在举行说故事的比赛中,李明犯了一个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  )
  A. 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B.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火攻大败曹军
  C. 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D. 作为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
  7. 曹操是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生活在(    )
  A. 西汉时期 B. 东汉末年 C. 三国时期 D. 南北朝时期
  8. 近年来电视上流行许多“穿越剧”,假如我们穿越到东汉,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光武中兴 B. 外戚专权 C. 黄巾起义 D. 曹丕称帝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摘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下图《三国鼎立形势图》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词与我国历史上哪一场著名的战役有关?这场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一中“三国”指哪三国?请对照材料二《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