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导读与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八年级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2/16 12:38: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80个字。

  《飞向太空港》
  作者简介
  李鸣生,1956年生于四川,当代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专家委员会委员。“航天七部曲”是李鸣生耗费二十年的心血之作。李鸣生曾在发射场度过十五个春秋,先后采访过钱学森等上百名专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文学评论界称,李鸣生既有知识分子情怀又有史家抱负,是个内心拥有巨大能量的作家,是继徐迟之后中国写科技题材最优秀的作家,被誉为“中国航天文学之父”、秉笔直书的“太史令”。
  内容导读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的“阿里亚娜”,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大凉山深处一处原始的大山沟。这本身就是一部传奇。《飞向太空港》写的正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全书分为“通向宇宙的门前”“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卫星,一次总统待遇的远行”“火箭,另一个伟大的文明”“我们都是地球人”和“跨越国界的飞行”等六个章节。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作品主题结构呈两大板块交叉递进状:一块是外交斡旋,一块是科技攻关。故事彼此渗透,情节相互补充,历史和现实巧妙结合,作者以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立写作开创性地打造了一部文学化的中国航天通史。作品纵橫捭阖,,张弛有度,充分展露了作者吞吐与消化大吨位题材的气魄与潜能。该书打破了中国几十年来写科技题材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将文学从一贯书写陆地文明的历史转向书写空间文明的历史,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片新的风景,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人物形象
  航天英雄群像:他们身上既有着鲜明的民族传统、革命传统,思想上又能接受八面来风,将这种传统提升到与当代生活相适应的高度。他们勇于为民族建功立业,却不居功自傲;他们善于自勉,也善于励人;他们甘苦备尝,却自奉甚俭;他们羞于内部摩擦,善于化干戈为玉帛。他们有争雄世界的志向、以身许国的情操、只做贡献不图富贵的品格和临难不苟的牺牲精神。
  宋健:对世界航天形势了如指掌,深知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市场的必要和艰难,将毕生精力全部奉献给中国航天事业。
  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彬彬有礼,善于辞令,谈判桌上力揽狂澜。被宋健誉为“浑身都是金”。
  谢光选:拥有察纳雅言、从善如流、当守则守、当改则改的胸怀和气度。
  任新民:中国氢氧发动机奠基人。平日讷讷少言,谦逊自处,临会常居角落,必要时却能虎啸龙吟。有大才能、大决断、大气魄的英雄气度。
  乌可力:航天部科技预研局副局长,成吉思汗后裔。身材高大,腰板粗壮,胸脯宽阔,满头白发,两眼有神,颇像一位欧洲大商人。嘴唇上方的贺龙式小胡子显出几分刚毅与傲气。他和陈守椿、黄作义等人推动了“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进程。
  一、夯实基础
  1.中国是世界上第( B )个能用自己的火箭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
  A.三B.四C.五D.六
  2.中国第一颗大型运载火箭于( A )发射成功。
  A.1974     B.1964     C.1987     D.1990
  3.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东方红一号。
  4.“长征三号”的总设计师是_谢光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