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
- 资源简介:
约3740个字。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简介
卞毓麟,江苏泰州人,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1943年7月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1998年前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致力于科技出版。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500余篇。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荣誉。代表作有《走近火星》《宇宙风采》《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等。
内容导读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介绍了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作品文笔流畅,其间穿插了许多著名天文学家的小故事,行文生动活泼。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在内,共11篇。
“序曲”从“牛郎织女”这一神话传说引入,侧重介绍星座和亮星。
“大地的尺寸”侧重介绍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测量方法。西方科学家在研究星星的距离的过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圆形的并且初步测出了地球的周长;中国唐代科学家第一次进行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后来的科学家们利用三角网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从而更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形状。
“明月何处有”侧重介绍测定月地距离的有关知识。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宇宙中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侧重介绍测定日地距离的历程和方法。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太阳视差。
“间奏:关于两大字宙体系”侧重介绍确定“日心说”的过程。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完成了巨著《天体运行论》,布鲁诺支持他的这一观点;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金星绕着太阳转,观测视角伸向了银河系。
“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侧重介绍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人类弄明白了:恒星原来并不是“固定的行星”,满天的星星原来离我们有近有远,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关于恒星的“视差”,科学家布哈雷泛舟泰晤士河的时候,偶然发现恒星位置偏移是由于光线物运动和地球的公转所导致的;介绍“光年”的概念,科学家们利用先进仪器测定恒星视差,“日心说”取得胜利;天文学家们利用三角法则测定出了恒星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