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70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文本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原来该文被编在高中教材中,现教材编者多将它编入初二或初三的语文课本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吧。
学情分析:初二、初三是学生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研究古代文化打基础。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如果这一步不首先解决,其他教学目标就难以达到。
课标参照:7~9年级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说明:我们认为“文本特点”“学生特征”“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把握这三个基本要素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语文的自身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实新课标的语文教学基本理念。)
2.预设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3)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说明:预设目标是相对于课堂生成目标而言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预设教学目标与课堂生成教学目标并不矛盾,关键是要给学生预留思维空间。另外从阅读对话的角度来看,对话要有话题,预设目标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四者对话的共同话题。)
3.教法、学法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握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故事的思想内涵。
(3)通过研读体味、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4.教学步骤
(1)讲故事,引入文章背景。
(2)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把握文意。
①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字词画记下来,并尝试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大意。
②提名朗读,学生评价,互相正音。
③正音练习(多媒体课件)。
④小组合作学习,质疑问难。
⑤句读辨析(多媒体课件)。
⑥疑难句子解读(多媒体课件)。
⑦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3)读出思想感情,探究人物性格。
①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探讨人物性格及人物对话的语气)。
②给连环画(根据课文内容制作)配音(多媒体课件)。
③自由评议。
(4)读出智慧,欣赏邹忌的说理艺术。
①课堂讨论:邹忌说理的特点,设喻说理的好处。
②梳理文章结构(多媒体课件)。
③阅读反思:解题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