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19年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四)化学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2题,约11620字。
贵州2019年高考教学质量测评卷(四)
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均属于物理变化
B. 科学家提出了光催化水分解制备氢气,此法比电解水制备氢气更环保、更经济
C. 明矾可作净水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时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以吸附杂质
D. 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涉及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焦炭、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为化学变化,煤的气化是让煤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煤的液化是利用煤制取甲醇的反应,均为化学变化,选项A错误;
B.科学家提出了光催化水分解制备氢气,此法耗能低,比电解水制备氢气更环保、更经济,选项B正确;
C.明矾溶于水电离产生铝离子,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所以能净水,选项C正确;
D.粮食酿酒:粮食中的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曲酶的作用下生成酒精,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L-1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A
B. Fe在Cl2中点燃,当1 molCl2参与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 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有0.2NA个分子
D. 将3molH2和1molN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可生成2NA个NH3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下,1L0.1mol•L-1 Na2CO3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L×1L=0.1mol,由于碳酸根离子部分水解,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增大,阴离子数目之和大于0.1NA,选项A错误;
B、发生反应:2Fe+3Cl2 2FeCl3,1 mol Fe完全反应消耗1.5 mol Cl2,故氯气完全反应,Fe有剩余,则转移电子数目为1mol×2=2mol,即转移电子数为2NA,选项B正确;
C、因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包括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有0.1NA个分子,选项C错误;
D、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将3molH2和1molN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NH3分子少于2NA个,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B. 用排水法收集铜粉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气体
C. 向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再滴入稀盐酸,观察有无沉淀生成以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SO42-
D. 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备溴苯,得到粗溴苯后,经过水洗、NaOH溶液洗涤、水洗、干燥、蒸馏等步骤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