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一中、张掖二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2题,约10850字。
民乐一中、张掖二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B-1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I-127
1.下列对文中描述内容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描述 解释
A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B 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其中“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 硝石(KNO3).....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 产生“紫青烟”的原因为KNO3分解
D 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其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蒸发浓缩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丹砂烧之成水银”的实质是:2HgO 2Hg+O2 ,“积变又还成丹砂”实质是2Hg+O2=2HgO,化学反应条件不同,不互为可逆反应,错误;B.“埏泥”即为黏土,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正确;C.“紫青烟”是由于钾的焰色反应引起的,错误;D.“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可知,该操作方法为蒸馏,错误。
【点睛】(1)可逆反应的正逆条件必须相同;(2)焰色反应还可用于区分KNO3和NaNO3;(3)对于化学与传统文化考题,需抓住关键词解答。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加入29.4 gCu(OH)2 能使溶液复原,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2NA
B. 常温常压下,0.5 molO3与11.2 LO2 所含的分子数均为0.5NA
C. 一定条件下,丁烷催化裂化生成1mol乙烯时,消耗丁烷的数目为NA
D. 25℃时,1LpH=10的NaHCO3溶液中含有H2CO3的数目为10-4NA
【答案】A
【解析】
A、若加入29.4gCu(OH)2 能使溶液复原,则相当于阴极上析出氢气和铜,生成0.3mol铜转移电子个数=0.3mol×2×NA/mol=0.6NA,根据原子守恒知,生成0.3mol水需要0.3mol氢气,生成0.3mol氢气转移电子的个数=0.3mol×2×NA/mol=0.6NA,所以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电子数为1.2NA,选项A正确;B、常温常压下,11.2L O2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0.5mol O3和11.2L O2的分子数不相等,选项B错误;C、一定条件下,丁烷催化裂化除生成乙烯和乙烷这种均裂外,还会裂解生成甲烷和丙烯,则生成1mol乙烯时,消耗丁烷的数目大于NA,选项C错误;D、25℃时,1LpH=10的NaHCO3溶液中含有H2CO3的数目小于10-4NA,选项D错误。答案选A。
3.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
B. 用氨水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C. 把金属钠放入冷水中产生气体
D. 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溶解氢氧化铝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