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题,约15200字。
新余四中2019届高考年级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140分)
冻土有永久性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之分。读我国某省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分布图,回答1~3题。
1.图中乙在等值线上,则乙的深度数值最可能是( )
A. 180 cm B.200 cm C.220 cm D.160 cm
2.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
B.地面反射率增大,干旱严重
C.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可以看出,该省季节性冻土发育呈点状分布
B.最大冻结深度自南向北,由东南向西北部总体为加厚
C.该省的季节性冻土深度最厚处达3.5 m
D.该省全部都是季节性冻土
半城市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动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图2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市化率( M),半城市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图示省区半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
A.户籍制度B.城市化速度
C.产业结构D.经济发展水平
5.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市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气候恶劣B.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
6.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的半城市化率高,有利于()
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B.提高农民福利待遇
C.促进城市经济发展D.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图3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完成7~9题。
7.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
8.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A.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B.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D.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9.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A.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B.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结冰期长短由长到短D.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