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课时分层作业
- 资源简介:
约5570字。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我与地坛(节选)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只猕猴优哉游哉地逛进南安华侨中学,它一会儿上蹿下跳,一会儿又蹦到教室门口东张西望……最后攀到一棵百年老榕树上,摆出各种姿势配合同学们拍照。
②VR,即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的简称,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其通过用技术打造一个三维立体的模拟空间,并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反馈,身临其境之感让人大呼过瘾。
③面对董事会的经营任务,不少基金公司总经理,尤其是一些新基金公司和小基金公司的总经理,直叹“位置朝不保夕”。
④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⑤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⑥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A [①优哉游哉:意为悠闲的样子。指生活悠闲自在。②身临其境: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③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④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这里是望文生义。⑤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不合语境。⑥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贬义词。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使得他的精神空间高度开阔。
B.史铁生《病隙碎笔》对生死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不仅体现了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风采,而且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
C.尽管从官方到民间都意识到了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多年来,垃圾分类依然迟迟难以推行,一些地方政府建设的垃圾焚烧厂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马蜂窝”。
D.据最新消息显示,重庆大学出版社近期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正式立项,今年将出版其中10本。
C [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几乎……”之前加“他的作品”。B项,语序不当,“体现了一个真正的思想者的风采”与“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应互换位置。D项,句式杂糅,“据”和“显示”保留其一。]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一个个字的
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投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