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学意境的魅力——《文学意境的特征》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约3280字。
感受文学意境的魅力——《文学意境的特征》教学案例
高三 钱勇智
缘由: 《文学意境的特征》高中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意境,这个单元所选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雨巷》是中国早期现代派新诗,创造出哀怨、惆怅的意境。《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它创造出一种朦胧、优美和宁静的意境。《荷花淀》一篇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短篇小说,以其朴素淡雅、清新隽永的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了“荷花淀派”。《文学意境的特征》则在理论上阐释了“意境”这个中国传统文论里重要的美学范畴。
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替代、不能指示。“非指示性”是笔者与多位志趣相投的同事一起探索研究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形式,其核心精神是“两不”: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就是说,学习一篇文章,学习目标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预设,而是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认知、情感等)与文本特点在教室里现场确定,并且带有个性差异;问题答案不由教师宣布,而是由学生思考后得出。教师不是指示者,甚至不是传授者,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过程:我的这一堂《文学意境的特征》教学基本步骤是:学生自读;理清课文结构的思路也就是文学意境的三个特征;再读,据此确定自己的学习主题;根据各自的学习问题,开展对文学意境的三个特征理解;欣赏之后交流体会;再将理解中的各种疑问提出来讨论;可能问题集中在文学意境的第二个特征:虚实相生;教师根据学生理解情况补充提问,并重点理解文学意境的第二个特征:虚实相生 ;最后,由学生进行对第一单元课文总结理解文学意境的三个特征。
下面是《文学意境的特征》的实录:
师:文学意境有哪三个特征?
生齐答: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师板书课题及三个特征)
师:我个人认为“虚实相生”最为主要。原因有三点:“虚”就是上面的“情”,“实”就是那个“景”,下面的“韵味”从何而来啊?就是从“虚”